这下不得了,坑头村的茶叶价格“打着滚”往上翻。去年,他们通过了国家级标准茶园的验收,每亩茶园销售额达40万元。全村茶园面积由60亩扩大到1400亩,茶叶加工厂从零发展到7家。 去年底,现任的区委书记来考察,表示可以给项目和资金支持。已经改任合作社理事长的谢郑生,这下反倒给区领导“上起了课”:“现在钱不重要,关键是要想办法解决线上线下、电子商务、物联网管理、视频直播等问题……” 道路不通,是“症状”;思想不通,才是“病根”。 是搬迁,还是修路?曾经是黄敦国的“心病”。今年40岁、也是在外打工后回来当村支书的他,最终选择了搬迁。 黄敦国所在的村,是周宁县咸村镇樟岗村,准确地说,是新樟岗村,10年前从26公里外的大山深处搬迁到此。2004年,省供销总社干部黄晋榕来此担任第一书记,特地把黄敦国请回来当支书。原因很简单,当时,他在村里算是最有文化和见识的。 由于太偏远,几任在旧樟岗村小学任教的老师,陆续都跑光了。搬迁前,全村只出过一个没毕业的初中生。 经过两个月的逐户走访调查,全村152户群众中,愿意修路进山的占35%,想要搬迁到乡镇上的占65%。最关键的一条原因是:不想再一代一代穷下去,不能让下一代没有文化。 当年底,大部分群众就搬迁到新址,按占地面积,宅基地分为1万元、4000元和2300元三种价格,分别各为10户、50户和92户;补贴是人均1000元,自盖自建。 “补贴虽然不多,但幸亏当年选择了搬迁。”今年60多岁的村民黄刘建有两儿两女,他当年选择搬迁的原因,就是希望儿女能有书读。搬出后10年,新樟岗出了28个大学生,黄刘建的两个儿子就在其中。俩人现在都在上海创业,春节回家,一个开着奥迪,一个开着丰田。 到2014年,闽东“造福工程”累计搬迁2500多个自然村,共33万人,建成新村(社区)600多个。2009年温福高铁开通,宁德成为福建省首批开通高铁的城市。今年底前,全市将县县通高速。 穷在农上,富也要富在农上 “弱鸟”同样可先飞 闽东穷,但不是没资源。 寿宁县水电资源丰富,开发也早,在闽东地区装机最多。可当年由此延伸培育出来的产业,却不理想——都是些小冶炼、小铸造。产值不少,税收不多,还带动不了当地农民致富,结果反成了当地政府头疼的事。 最近寿宁又发现了“天赐”的资源——硒、锌。 硒、锌是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分别被誉为 “生命之花”与“智力之源”。几年前,福建省地质矿产勘查发现,寿宁土壤富含硒、锌元素。 前年起,一批原本在外投资的本土客商,纷纷回归当地农业,因为这次寿宁关于延伸产业的思路发生了变化——“要围绕农业制定产业政策,要在农字上找出致富的答案。”寿宁县农业局副局长郑毅雄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