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古民居里“门道”多 古时候,贵村的建筑布局有“七墩、八穴、三朝北”之说,指的是东南西北布局规则的七个土墩、八个自然形成的湖、三条逆霍童溪方向的小溪。上个世纪,“七墩、八穴”全部被挖平填平。现在,村中70多座古民居,大多为明清时期建筑。 贵村古民居是连片的街区,现代建筑掺杂不多,游人一进入,会有种回到明清时期的感觉。街上土墙、砖墙并列。街区内有众多青砖黛瓦、飞檐翘角,马头墙高高耸立的深宅大院,清嘉庆兵部侍郎、福建省巡抚黄瑞的老宅隐居其间。而大宅院的对门,往往是门庭简朴、土墙低矮的民宅。“在这里,有钱人住青砖房,普通人住土夯屋。大家都相处和谐。”九都镇干部王和忠说。明清时期,住在这里的人已经不十分讲究门当户对了。 在村民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一座黄氏老宅。这是典型的闽东古建筑,占地七八百平方米,以天井为中心布局,梁托、门窗等木雕饰品俯仰皆是,精美绝伦。据黄氏后人黄其昌介绍,200多年前,他的祖先从相邻的赤溪镇搬迁到此,做了茶叶生意,发家后就建了这座大院。现在,黄氏人丁兴旺,这座祖宅由100多人共有。 值得一提的,是这座老宅中众多的门。大大小小几十座门,都有其“门道”。 老宅的院门像是一个牌坊,与土墙相连,用于防土匪;进门走过院子,来到房子的大门,门内一堵风水屏。屏上还有一扇对开的门,王和忠介绍,这扇门只有在尊贵客人到来或遇到婚嫁喜事才会开。 屏风墙背后是天井,天井后面是厅堂。“古代的妇女过了天井,就往跑马道走了。”王和忠说,妇女要走过左右两侧的拱门,过了拱门就是跑马道,要去后庭,得往跑马道走。男子到后庭,则可以穿过厅堂,但厅堂背后却排列着四扇门。“左右对着的两扇是‘腰门’,平时进出用;另两扇是‘斗门’,平时不开,家里有人过世时,抬棺时会经过这两扇门。”王和忠说。 古街区中的宅门上,许多写着“选魁”“春风及第”“耕读传家”等字匾,宅内外楹联字画相映成趣,书法美不胜收。据介绍,贵村人重视耕读文化,史上曾出过进士1人、贡生5人、秀才50多人,其中武秀才有11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