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孙煊墓前有数对旗杆石夹板 大坪东西花园尚存。19世纪初期,孙兰陔先建西园,19世纪中期,其子文圻在同一山巅建立东园。每园面积3000余平方米,两园并肩,坐北朝南,前墙俱用长条石沿直线竖成疏栅状,余墙则皆用块石所垒成,后墙均呈半圆弧,左右四墙各作直线,两园前部俱为居屋,各建三进双护厝大厦一套,屋后及两边余地悉宽大,都用以建书斋“诂经精室”及园林。由于历史原因,西花园破坏比较严重,东花园保存则较为完善,现四周围墙完好无损。 孙易彬故居是其祖父、旅菲华侨孙柿于1910年建造的。故居系“五间张”大厝带石埕,坐北朝南,由凹斗门、下厅、天井、大厅、东西小厅和后厢组成,占地面积600多平方米。面阔5间,进深5间。硬山式屋顶,抬梁穿斗结构。于2007年被列入泉州政协委员会编制的《泉州名人故居》一书中;2012年7月被列入台商投资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 孙厚斋夫妻合葬墓往南500米是宋代道场遗址,2012年被列入泉州台商投资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据介绍,古道场遗迹面积为1500平方米,正好面对山峦连绵的低落处,山外即为獭窟海。丘顶现存锥形祭坛3座(为圆形块石角垒筑而成的石塔,底部直径3.32米,顶径2.2米,残高2.4米)。另有遗迹7处,遗迹东南边有一石碑,正面竖刻“天宫赐福”,背面上端横刻“无亨利贞”,中部八卦图案,下端竖刻“神卦驱煞降祯祥”,均为楷书。西南面有分段石刻八卦,现只存5段及一须弥座。从遗存的内容来看,这处遗址应是古代道教的露天道场,年代大概是宋代。传说,早年山巅四周遍布苍松怪柏,阵阵松涛与山南泉州湾的海潮唱和,犹如千军出营、万马奔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