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 薪火相传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化、城镇化、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畲族传统文化受到严重冲击——畲族传统服饰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传统礼俗逐渐消失,歌手青黄不接,年青一代许多人甚至不会说畲语。有研究者惊呼“畲族文化陷入了危机”! 为挖掘与弘扬畲族文化艺术,1988年,宁德市畲族歌舞团成立,成为全国唯一以畲族命名的专业文艺表演团体。在二十多年的时间中,畲族歌舞团精心创作编排了《畲家婚礼》《新嫁娘》《赤髀横裙》《凤冠银光》等经典畲族节目。 为抢救畲族文化,2004年,宁德市成立抢救与发展畲族文化领导小组,并出台《关于开展抢救与发展畲族文化工作方案》,定下抢救与发展畲族文化“八个一”的近期目标。对全市畲族文化进行一次全面普查。宁德市组织人员深入200多个重点畲族村收集畲族文物、文献,积累了2000多万字的文献资料。拍摄相关资料照片5万多张。编辑一套《畲族文化丛书》。2009年4月,客观全面反映畲族文化原貌,展示畲族特色的《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正式出版发行。制作一套畲族文化专题光盘,对畲乡名胜、服饰、歌言、婚礼、祠堂等进行详细介绍。建一座博物馆,闽东畲族文物馆于2004年开工建设,2008年正式对外展出。宁德市还开辟了一条畲族风情旅游专线。设立中华畲族宫、福鼎方家山畲族民俗村、福安穆阳畲族民俗古镇等几个旅游点,当年蕉城区金涵畲族乡上金贝村还被列为全省十个旅游村之一。命名一批畲族重点文化村。编辑一本中小学畲族文化乡土教材。2007年,由宁德市民族中学主编的《畲族文化简说》读本编成使用。 在开展“八个一”抢救工作的同时,为进一步整合优化宁德市畲族文化研究队伍,搭建闽东畲族文化研究的学术平台,2009年,宁德市畲族文化研究所成立,成为国内首家地市一级的畲族文化研究所。研究所成立后不仅聘请畲族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作为学术指导和顾问,也吸纳了钟雷兴等畲族同胞参与畲族文化研究。 一系列措施的出台,使畲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取得一定成效,畲歌双音、畲族银器制作技艺先后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婚嫁习俗、三月三习俗、畲族医药、奶娘踩罡等先后被列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拳、乌米饭制作技艺等被列为宁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