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北街镇水尾村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一叶”产业化发展模式 7月21日,在水北街镇水尾村,记者看到村民陈金发正忙着给自家种植的锥栗除草,查看长势。“我们种的都是本地土种锥栗,叫作白露仔。”陈金发介绍说,白露仔一般生长在高山地区,淀粉含量高,味道甘甜,全浦城水尾村种植面积最多。“我现在种有30亩白露仔,一年可以卖5万左右。”谈到收益,老陈不禁喜上眉梢。正是这祖辈流传下来的“白露仔”锥栗,让当地村民从贫穷走向富足,带动了高山村的经济发展,开辟了水尾村的致富路。 水尾村生态环境好,林业资源丰富,种植白露仔锥栗历史悠久,但地处海拔600多米的高山,地理位置十分偏远,交通不便。过去缺少技术指导,农民只能靠天吃饭,锥栗种植分散、产量低,还要不时忍受旱涝霜冻等灾害,效益很低。由于缺乏产业支撑、没有配套的农、林、水等基础设施,导致水尾村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的局面,村财匮乏,大多数村民都很贫困。 转机出现在2003年。在当年的换届选举中,村里把在外地做生意闯荡归来的吴水军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并把许多年轻人、致富能人选进了两委班子。“我们水尾生态环境好,要依托特色资源,打造‘一村一品一叶’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很快,在上级部门、党委政府的指导下,新一届的班子确定了自己的富民强村之路,这里的“品”就是指水尾的特色白露仔锥栗,“叶”则是指当地丰富的竹林资源。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只有解决了交通问题,才能发挥资源优势,把市场打开。在镇、村两级干部的努力和县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从2003年开始,该村陆续争取到了竹山机耕道改造、道路硬化等项目,开始逐步改善基础设施,截止目前已经累计投入近600万元进行道路、机耕道改造。为了让锥栗种植规模化、科学化,村里专门请来了县里的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开班授课,讲解修剪、下肥要点;为了壮大产业规模,带动村民一起发展锥栗、竹林等经济作物,村两委干部、党员身先士卒,带头种锥栗、包竹山,为大家做出表率。很快,通过学习科学种植,白露仔产量不断上升,而畅通的道路,也打通了高山村的经济动脉,让小小的山中锥栗,走向了广阔的市场。 近年来,水尾村还结合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依托高山村良好的生态优势,以推广白露仔种植、发展林业为契机,大力发展锥栗加工、锥栗采摘游等项目,不断壮大产业,基本实现了村民的脱贫致富。目前,水尾村有85%的村民进行锥栗种植,全村种植面积达3200多亩,产业年收入高达200万元,人均种植收入近2万元。村中种植大户吴金生去年种植70亩锥栗,年产纯收入达近7万元,他向记者介绍说,现在不仅有本地人,还有很多来自周边省、市的人也会到水尾来收购、采摘锥栗,这白露仔,已经逐渐成为水尾村的特色品牌。此外,借助锥栗发展的“东风”,村内的4200多亩竹林也逐渐走上产业化发展之路。 如今的水尾村,白色小楼林立,街道整洁干净,农闲时间,村民们生活悠然惬意,文娱活动丰富多彩。“通过打造‘一村一品一叶’,我们这山中的的‘小刺球’,已经成为村里致富的“金疙瘩”了!”村支书吴水军如是说。(袁 野 邱春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