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续奇迹 桃米村青蛙变王子的成功,让廖嘉展开始思考将这一模式推广至全镇的可能性。 2011年,在与朋友的共同努力下,廖嘉展找到了另一个令人惊奇的元素——蝴蝶。台湾曾被誉为“蝴蝶王国”,埔里镇正是当时最重要的蝴蝶工艺品生产基地,女工们曾在这里用不同蝴蝶翅膀,复制出不同的世界名画。 与青蛙不同,蝴蝶带给人的感觉是美丽、轻盈,而化茧成蝶像极了埔里震后重建的过程。 就如当初重建桃米村一样,廖嘉展开始在埔里镇营造不同的蝴蝶栖息地。2013年,台北指挥家乐团的谢东升、刘妙纹来到埔里镇,协助震后的小朋友进行音乐陪伴训练,培养出了一群爱好音乐的学生。也是在这一年,廖嘉展帮助这群学生成立了一个交响乐团,取名Butterfly,它是台湾第一个乡镇级的交响乐团。在廖嘉展看来,这个交响乐团是地震之后大家彼此振奋的“新生命”。 虽然有桃米村的成功经验在先,但要在整个埔里镇复制这个模式并不容易。 震后的桃米村,只有1200多名村民,环境极其单纯。但整个埔里镇有8.6万多人,范围大了许多。所以,当生态社区转型成生态城镇时,有效的沟通和愿景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对此,廖嘉展表示,他希望通过蝴蝶的设计元素和新艺术的表现形式,让当地年轻人都有机会参与故乡重建,一起给埔里镇带来新变化。今年夏天,为了让更多人能够了解埔里的蝴蝶,廖嘉展开始举办针对亲子的蝴蝶识别大赛,让孩子们在认识蝴蝶的过程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为骑行爱好者设计蝴蝶低碳轻旅行路线,体验埔里的自然美与悠闲生活。 尽管前路并不平坦,但埔里镇的蝴蝶梦正在慢慢实现。对未来,廖嘉展充满期待:“总有一天,关于蝴蝶的故事会回归每一位生活者的心中。” 本报驻台记者 李芳 编后>>>> 曾经的桃米村因地震而一蹶不振,成为“连鬼都不愿意来的地方”;如今的桃米村不仅在废墟上重建家园,而且还借此成为台湾知名旅游景点,可谓名利双收。桃米村的故事告诉我们,天灾或许难免,但灾后重建不只是“等”与“靠”。在挫折面前,唯有自我思变,才能真正有所改变,闯出一条生路,因为人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核心。正如桃米村的成功,除了廖嘉展的智力支持之外,还因为拥有一群愿意改变、努力改变的村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