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屏南被列为全省唯一的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试点县。2014年11月,屏南成为全国第二批34个农村改革试验区之一,承担扶贫开发综合改革试点任务。在扶贫开发的试验田里,如何做到精准,实行能造血、见实效、可持续? 金融扶贫成为突破口。屏南搭建从县到村的小额信贷三级联动平台,实现金融扶贫不出村;创新推出三种金融扶贫模式,让有劳力和劳力弱的家庭都能享受到金融活水带来的可持续扶贫效益。 贷款跟着产业走 近日,记者来到屏南岭下乡横坑村,10多亩由屏南瑞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当地村民合建的葡萄园长势喜人。 “这10多亩葡萄园,公司前期投入约20万元。村民加入合作社后,把每人5万元的小额贷款借给企业使用,企业支付利息,并无偿提供基础设施、肥料和技术辅导等,村民出工打理,前3年的产出完全归村民所有。”公司负责人倪亨代说,目前大约有10户贫困户加入。 县委农办主任胡小青介绍,信贷扶贫有三种模式,即合作服务型、承包管理型、信托分红型。瑞恒与贫困户之间属于合作服务的模式,即经济实体优先提供贫困户富余劳动力就业,为自主发展产业的贫困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保姆”式服务。村民不但获得了种植和劳务收入,还学到了技术。后期还可以成为企业的骨干技术人员。目前,屏南已有3个经济实体加入这种模式,带动50户村民。 对致富能力更强的村民,屏南设计了承包管理型的金融扶贫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统一规划项目、统一提供贷款担保服务、统一承包土地、统一建设农业设施、统一提供技术指导、统一提供营销服务,根据贫困户的意愿和能力将项目分给贫困户管理,自负盈亏。 长桥镇半圳村的茶树菇专业合作社就采用这种模式。该村200多户村民大多从事茶树菇栽培,原先都是大家自己搭简易棚,浪费土地资源,产量也不高。两年前,村民何韵辉发起成立合作社,出资建设标准化菇房,再把菇房承包给村民经营。去年底,合作社6名成员共同出资,已完成50个标准化菇房建设。 村民何道齐在上一轮种植中尝到了甜头,今年发动家人又租了4间菇棚。“进驻标准化菇房虽然要花租金,但每个菌包产量可以达到原来的两倍,质量和售价也比原来高,算下来效益高多了。”他说。 “贷款跟着产业走,是屏南金融扶贫的基本经验。”屏南县委书记程树平说,通过整合资源,县里对食用菌、高山蔬菜、竹业等10个产业进行科学规划,建设10个高优农业示范园区,将农业产业扶贫示范园区建设成扶贫对象创业就业的载体和服务平台。目前,已建设5个产业园区,吸引30个经济实体参与产业扶贫,带动了600多户贫困户发展,促进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