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魏剑生) 去年,建瓯锥栗栽培面积达42万亩,年产量2.95万吨,产值3.83亿元。比起2010年,虽然产量只增加4000吨,但产值增加2.22亿元,栗农人均增收2600多元。“这是‘科技兴榛,富民强市’发展战略的实施成果。”22日,建瓯市锥栗协会会长李宏英说。 建瓯锥栗栽培品种、面积、产量均居全国首位。十年前,建瓯锥栗亩产量不过50公斤,亩产值不过三四百元;如今,亩产量最高可达200公斤,亩产值超过1000元。李宏英介绍,近年来,通过“保护生态、普及技术、改良品种、树立品牌、精深加工”这套组合拳,建瓯成功打造了锥栗产业的升级版。 近年来,建瓯累计投入1.38亿元用于水土流失治理,取得良好成效。“我家30亩的锥栗,通过套种木荷,修建山边沟、蓄水池等措施,水土流失少了,产量每亩平均增加近60公斤。”水源乡王厝村栗农陈家钦说。 建瓯先后建立市、乡、村三级科技服务网络,全面推广锥栗丰产栽培技术,95%以上的栗农受惠。去年,龙村乡吴地村村民余荣烈通过实施锥栗生态高效配套技术,锥栗产量增收四成。 建瓯还筛选培育出白露仔、处暑红、油榛等12个优良锥栗品种并进行推广。“新品种味道好,成熟周期短,经济效益高得多。”水源乡锥栗工作站站长吴丰福说。 货好还得巧吆喝。最近几年,建瓯大力组织栗农参加大型展会。2011年,建瓯锥栗获“福建省著名商标”称号;2012年,建瓯锥栗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称号。 建瓯还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姻”,推进锥栗产业升级换代,先后完成20余项攻关课题研究,尤其是与浙江大学开展技术合作,研制锥栗脱壳机取得成功,填补了技术空白,为精深加工开拓新路。“建瓯目前已有恒源食品、天添食品、圣阳食品等16家锥栗加工企业,每年可加工锥栗约1万吨。这些企业通过实施新技术,在全国首创锥栗木棉醇曲奇饼干,开发出锥栗系列的酸枣糕、月饼、粽子等产品。”李宏英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