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11月25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朱毓松)昨日,省民族宗教厅副厅长蓝秀珍在接受中国福建政府网专访时表示,我省将从六个方面推进民族乡村经济发展,力争到2020年,全省民族乡村总体发展水平不低于所在县(市)区的平均水平,确保民族乡村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推动深化挂钩帮扶机制。我省将完善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增长机制,将挂钩帮扶进一步延伸到全省19个民族乡以外的432个民族村,逐步加大对民族乡村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对民族乡村基础设施、扶贫开发、生态建设等的扶持力度。 在加快推进民族乡村小康建设进程中实施科学扶贫、精准扶贫。我省将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4500元的少数民族贫困村纳入全省第四轮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实施范围,每年支持每个村20万元,并协调推动有关县(市、区)研究制定“一村一策”帮扶举措。今年省民宗厅已继续集中1120万元资金,重点扶持115个民族村发展特色产业,注重培育民族乡村经济发展新增长点,推动全省民族乡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以提高少数民族群众收入。 协调金融机构发挥帮扶作用。我省协调金融机构增加民族乡村信贷投放,通过设立营业网点、建设助农取款点、设立村级金融服务站和布放自助服务设备等形式,加强民族乡村金融服务。争取省财政从每年安排的小额信贷扶贫资金中,对建档立卡少数民族贫困户和低收入农户的生产性贷款优先给予贴息。 加强民族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我省协同推进民族乡村水、电、路和防灾减灾项目建设;对国家在民族乡村安排的农村公路、安全饮水、流域治理、林业重点工程等公益性建设项目加大扶持力度;推动社会资本参与民族乡村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统筹推进人口在200人以上民族自然村的道路建设。 加快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建设。我省加快推进已列入计划的49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积极争取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优先纳入全省“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及乡村旅游“百镇千村”创建范围。争取更多的民族村列入新一轮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规划。 千方百计促进少数民族群众就业、创业。我省大力扶持发展现代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民族手工业、旅游业等特色农业,鼓励支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做好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引导他们到基层就业、自主创业。做好务工经商的少数民族群众服务管理工作。加强少数民族各类就业再就业人员特别是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加大民族乡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力度。人身份即可,其中核实寄件人身份信息只比对寄件人姓名,对其他身份信息不进行登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