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振旗鼓传承小吃 在卖过衣服、电器,经营一家大型酒家,历经商海浮沉近30年后,林亚木渐渐体会到自己家族百年老字号的分量。2012年,在省内举办的一场美食节中,一个海蛎煎摊位前人头攒动,同行的漳州朋友挤进去点了一份,试了几口感慨地对林亚木说:“这味道跟你们家的差远了,如果是你们家的,肯定更受欢迎。”这话让林亚木的内心有所触动。 这两年,漳州市积极打造“闽南风·漳州味”的美食文化,作为上世纪漳州城小吃美食的一个重要符号——府埕海蛎煎,时不时被老一辈的漳州人重提。这无不促使着林亚木下决心,传承祖父辈百年海蛎煎老字号,让正宗的府埕海蛎煎回归。 经过周密准备,2014年,林亚木正式接过父亲的衣钵,用父亲原来的店名“府埕海蛎煎”,开起小店,今年正式搬至青年路。 为了还原海蛎煎的古早味道,他采用最传统的制作手艺,精益求精,在每个细节上忠于原府埕海蛎煎的味道。比如配料上要选用优质新鲜、分量足够的海蛎、大鸭蛋和优质花生油。为了展现酥而不油腻的效果,就不能简单地用所谓的“海蛎粉”,而要用地瓜粉。要还原原有的纯正香味,蒜头必须用人工在石槽里椿碎。同时,配以甜酸适口的菜头酸、甜酸酱、芫这“三剑客”才能出味。 传统的做法,费时费力,固然增加了成本,但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同和欢迎,“回头客”纷至沓来。 在今年的海峡两岸农博会·花博会期间,府埕海蛎煎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短短5天,就卖出了5000多份。”林亚木十分兴奋。 “漳州小吃是漳州这个特定地域的文化符号,也是一种乡愁。”林亚木说,自重新掌勺以来,自己先后带着府埕海蛎煎,参加了两岸花博会美食展,芗城区美食文化节等。 “趁着现在还年轻,工艺还在,我要通过府埕海蛎煎原味的回归,来发扬光大小吃文化遗产,以解漳州人舌尖上的乡愁。”林亚木说,眼下,他正抓紧准备注册商标,并将按照统一的制作标准,开设分店,满足食客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