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福建日报12月22日 在农村,因病返贫是不少家庭遭遇的悲剧,也是扶贫攻坚的难点之一。近年来,医疗改革红利不断释放,正有效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但笔者在农村走访中发现,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正成为不少农民的负担,因孩子上大学而举债的例子并不少见。 农村孩子通过努力学习考取了高等院校,但义务教育阶段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先天不足,导致考取重点高校的农村孩子不多,大部分孩子进入二本甚至是一些不知名的民办校。这类学校宽进严出,圆了不少农村孩子的大学梦,然而入读却要一笔不菲的费用。 实际上,孩子入学只是农村家庭加重负担的开始,就业才是农村家长最头疼的。国家出台的多项贫困生助学贷款等政策,虽然缓解了高校里的辍学问题,但毕业生就业问题仍然是一道难以迈过的坎,特别是农村大学生在信息、人脉等资源上的劣势,令就业困难更加突出。 农村学子高校毕业后,普遍对未来发展有更高的期望值,因此在就业愿景无法实现后,往往无所适从,一是不愿意再回到农村,二是所学专业与农村实际脱离。在农村,上职校的孩子就业反而问题不大,原因就在于不管是就业目标还是职业技能,都相对实在和实用。 一方面是新农村建设急需高学历专业技术人员,另一方面却是农村大学生不愿回到田间地头,究其原因,既有家庭和个人观念的因素,也有学校培养和社会鼓励机制方面的影响。 扶贫必扶智。如何减轻农村家庭教育负担,如何更好地寻求农村建设与农村人才培养的有效结合,是当下教育制度改革不容忽视的一个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