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福建日报12月22日 如果听到的响声是“卟卟”时,可断定水已是烧开的了。 黑茶古产于晋江市磁灶镇苏垵村,它的制作历史可追溯到明朝崇祯年间。陶品在宋代时,已远销海内外,当时主要陶品有茶壶、烧壶(即药壶)、炖锅等。因为制作陶坯的原材料是黑色的黏土,当地人称“海土”。海土即是早期地下沉积的硅酸泥土,位于苏垵村沙坡下层,约有几百亩,其黏性高,适用于手工制作,能制作出很薄的壶坯。 烧制的窑,依然保持着坚实质朴的面貌。我们依稀可以想象,柴火初红,慢慢地烧旺,窑膛中用海土塑造的一个个茶古,在上千摄氏度高温的烧烤下,一个个满体通红,随着时间的滋长,产生着裂变、质变,犹如凤凰涅槃般壮烈、壮观。过程是极其痛苦的,结果却是令人欢欣的。当出窑的那一刻,制陶人收获的是一个个散发着热气、黝黑发亮的战利品……虽然贩卖的过程充满艰辛,走街串巷,漂洋过海,收获的是汗水和智慧的结晶,收获的是满心的欢喜! 磁灶黑茶古,绵延数百年,手工技艺传承不息,一代一代的磁灶人秉承先辈吃苦耐劳的精神,把天时、地利、人和三者有机结合,发挥应用到极致,使我们今天仍能见到如此特别、如此精致古朴的工艺品。坚守,不是平庸;执着,方结硕果。如今的磁灶人,懂得保护几近遗失的技艺,懂得传承给下一代人,甚至走进校园传习,鼓动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发扬光大。 在一次瓷器作品展中,我看见一种茶器甚为独特,圆形、有壶胆、壶柄、壶嘴,壶胆器壁外观呈螺旋状条纹,显得古朴庄重;壶柄挂在壶胆外壁的两端,没用时侧放,用时则竖起,灵活自如;壶嘴粗大豪放,更显个性。这款茶器叫“茶古”,因其外部颜色呈黑灰色,老百姓都叫它“黑茶古”。用黑茶古烧开水,烧开的水清甜可口,无异味。据说,边烧水边冲泡,水保持高温状态,泡茶时,茶的香气韵味能较好得到发挥、绽放。 黑茶古的特色突出表现在质轻、传热快。壶壁很薄,烧水时,放在火炉上,马上“嗡嗡”地响了,不一会儿就烧开了。据说这与海土原料有关,它含铁量高,易传导热。我见过最大的茶古,直径有40多厘米,铁做的,比较重,是在大场面才用上的。比如,20世纪80年代,农村娶亲时,请客经常要摆数十桌。作为婚庆大事,也是要明确分工的,当时都会安排专人烧水、泡茶、请茶。泡茶、请茶的人都是当地或亲戚中德高望重的老者,而烧水的人,一般选择责任心比较强、坐得住、有耐性且勤快的人。我从小跟着长辈负责泡茶、请茶,所以我对用大茶古烧水泡茶印象较深。烧水的灶台一般是用大石头临时搭置的,至少要搭两个灶膛,烧两壶,备用。旁边还要配一些热水瓶,用于储备。干柴燃起,炭火初红,茶古山泉,不一会儿,茶古内一片蒸腾、翻滚,当壶嘴发出“呼哧呼哧”声,青烟直竖时,表示水已开。当然,还有一种辨别水是否烧开的办法,那就是提起茶古,往地上倒点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