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福州2月13日电(记者 张逸之 林凯)距离中国东南风景名胜武夷山8公里处,坐落着一个名为“下梅”的小村庄。曾几何时,这里是“万里茶道”的起点,岁月变迁,繁忙的商贸景象早已远去,但文化旅游却在当地悄然兴起。 一条当溪穿村而过,两岸商铺沿溪而建。下梅最繁荣的时候是清代中后期,据当地县志记载:“其时武夷茶市集崇安下梅,盛时每日竹筏三百艘,转运不绝。” 一张张竹筏装满新茶,沿溪而下到达县城,随后转运至江西、山西,经蒙古,最后到达俄罗斯的恰克图。这条长达1.3万公里的“万里茶道”,是继“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之后又一条横跨亚欧大陆的国际古商道。 与晋商合作的下梅邹氏,创办了商号“景隆号”,获利甚丰,富甲一方,建豪宅七十余座,保留至今仍有30余座,其中邹氏家祠至今仍是下梅村标志性古建筑。 “湾湾溪水起波浪,张张竹排过河湾。担担茶叶换银钱,永远不愁吃喝穿。”83岁的村民万金生回忆起当年茶市盛况,忍不住来一段船工们撑筏运茶时唱的山歌。 随着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下梅村地位逐渐衰落,到上世纪中叶,茶市消失,万金生成了下梅最后一代撑筏工。很长时间内,村民们全靠几亩薄地度日。 改革开放后,随着武夷山旅游业不断发展,武夷茶叶行情持续走俏,下梅村逐步恢复了祖业。如今,下梅家家户户都种茶,涌现出十多家较大规模的茶企。茶商后人们循着先辈的足迹,卖起了“文化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