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刺绣又名“漳绣”。早期多是民间女红。宋、明时期,出现家庭作坊,品种遂增。色彩纹样渐趋复杂,有山水、花卉、飞禽走兽、人物等。明代始有专营的绣品铺。家庭妇女则以刺绣为副业或代绣铺加工。清初,漳州有“开芳号”、“文彩号”绣铺,后有“漳彩”、“潮记”、“玉漳”、“义兴龙”、“金振山”等家。民国时期又有“丰华”、“原通”、“锦云”、“原远”、“达记”、“锦花”、“锦祥”、“锦兴”、“华成”、“金永发”、“文华”等20多家。经营方式是发样(农村)加工。刺绣女工主要分布在西街、上墩、康山、杨坪、北门街、珠宝园、小坑头、蔡坑、东门外、鹤桥、涂白、浦头、南门外、蜈蚣山、杨老庄等50多个村庄,有一二千人。 漳绣的发展与闽南民俗及华侨习惯有密切联系。华侨常带绣品往侨居国,漳绣因此流传国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