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4月10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张杰 通讯员 陈天长 徐德智 孔素芳) 近日,又有三批人来到长汀远丰优质稻专业合作社,参观工厂化育秧中心,学习机械化插秧技术…… “一到这个季节,我们合作社就成了十里八乡最热闹的地方。”合作社理事长傅木清说。 最近两年多,老傅的合作社大变样:立体式的工厂化育秧中心,建成并投用;全程农业机械化机库里,除了常见的大中小型农业机械,一字排开的七架植保无人机煞是壮观;1000多平方米的集中式烤烟房,显示出合作社新作为…… 从2006年开始承包土地种植优质稻至今,老傅在规模化种粮的道路上已走过十年,他本人还两次被评为全国种粮大户。种粮十年,亦是老傅求解两大问题的十年—— 如何提高种粮效益? 2006年,外出打工小有积蓄的傅木清决定回乡创业。他和几位乡亲一起,在长汀河田、三洲、濯田等乡镇连片承包流转耕地,种植水稻,并于2007年在龙岩率先注册成立优质稻专业合作社,和当地群众一起抱团种粮。 不过,他很快察觉,不少群众种粮积极性不高。 “根源在于小规模、分散式种粮效益太低,甚至根本没效益。比如你守着一亩地种粮,即使一年种两季,收入也就几千块,除去成本,效益很低,如果把自己的工钱算进去,几乎没什么效益。”他认为,规模化种粮是解题第一步。 于是,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等形式不断扩大规模,实现水稻集中连片种植。目前,合作社连片承包流转耕地将近6000亩,社员300多人,年产优质稻3000吨,产值1200多万元,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水稻专业合作社之一。 然而,由于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导致的人工成本上升、农资价格高企等,传统农业的利润一再被摊薄,农业发展面临挑战,即使规模大如远丰合作社也不例外。 在此背景下,傅木清组织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投入1000多万元购置各类农机200多台(套),全程采用集中育秧、机耕、机播、机插、病虫害统防统治、机收、烘干等一条龙机械化生产,大大降低了生产环节的成本。 以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为例,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合作社一般采用风送式高效远程喷药机喷药,工作效率是传统背负式手动喷雾器的200倍,并且由于布撒均匀效果好,喷药次数少,算下来每亩可节约农药成本25元左右、工费15元左右,6000亩就能节省资金24万元;而防治效果好还可带来明显的增收,保守测算每亩可增产5%-10%。 2014年6月,远丰优质稻专业合作社建立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首家院士专家工作站,与中国科学院院士谢联辉的植保团队签订合作协议书。院士加盟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当年,合作社水稻种植面积大幅度扩大,农机使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随之上升。 同时,为提高粮食的品质和附加值,2012年3月,傅木清投资350万元建设全省首家工厂化育秧中心,打造集工厂化育秧、炼苗棚、全程农业机械化机库、新型农民田间培训学校、维修服务中心、优质稻加工于一体的水稻产、供、销一体化服务中心。当年,合作社还开始种植河田香稻、台湾月光稻等市场畅销品种,并注册“融万家”商标,产品虽然每盒售价高达60—80元,但1万多盒很快就被抢售一空。 更大手笔,出现在去年——随着当地农村电商行业的升温,傅木清带领合作社主动牵手“互联网+”,通过天猫、微店等方式,把合作社生产的台湾月光稻、归龙山生态米、有机花生油等通过网络销售,当年就实现网络销售收入100多万元,而且平均价格比线下高10%到20%,进一步提高了种粮效益。 与此同时,去年4月,他牵头成立农业植保公司福建康禾绿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利用植保无人机等,在南平、三明、龙岩、宁德、福州、漳州等6个设区市的21个县粮食产能区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防治面积达20多万亩,总收入1000多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