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后的液态和固体有机肥被用于附近的菜地。 治理前的长万水库黑水横流,漂满垃圾。 治理后的长万水库现出山清水秀的本来面貌。 位于杜溪流域的一个污水处理点。 核心提示: 南平市延平区是我省生猪养殖基地之一。20多年的养猪历史,富了农民,但也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严重污染。为解决养猪业污染问题,延平区引入第三方治理,通过试点推广、循环利用、市场运作,建立起社会资本投入治理的市场机制。经过近两年的实践,这一地区探索了哪些新路径,治理工作取得了哪些实效?记者日前深入延平区炉下、太平等乡镇进行了实地探访。 一座水库的重生 8日上午,雨后初霁。管理员陈维元开始了对长万水库的例行巡查。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看着赏心悦目的湖光山色,老陈颇有一番感慨:“水库去年开始治污以后,现在空气不臭,白天有时能看到白鹭飞来,晚上也能听到青蛙叫了。” 位于太平镇的长万水库,库容425万立方米。上世纪90年代曾经是镇里的水源地。随着延平区养猪队伍的壮大,猪场污水大量排放到水库,水库水质开始急剧恶化。就在一年前,这个水库还被当地人戏称为“世界最大的化粪池”。 “那时候恶臭熏人,一年四季都不敢开窗,水库里满是污水发酵的泡沫,周边死气沉沉,连点蛙鸣鸟叫都没有。”陈维元说。 带来这一变化的是延平区引进的养殖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2014年5月落户延平的正大欧瑞信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开始试点南坪溪流域养殖污染治理,养猪场的污水都集中进入上游新建的集中处理点,水库也采用微生物技术进行水体修复,如今水库的水质已从劣Ⅴ类净化到Ⅴ类。 寻求有效治理 延平区养殖高峰时,全区超1/4的农户从事生猪养殖及相关行业(饲料加工业),生猪存栏数达200万头,一年产生的固液粪便接近1000万吨。成百上千养猪场排出的污水让溪流变色,养猪带来的负效应,成了延平区难以承受之重。 2006年,南平市政府出台文件,大力推广建设沼气池,并从“转、控、拆、治”四个方面入手,推进养殖污染的综合治理。“近几年,我们共拆除养猪场2300多个,削减生猪存栏数近70万头。”延平区畜禽养殖业污染综合整治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环保局副局长雷明锋说。 然而,延平区一些乡镇养猪场数量多而规模小,难以监管。一位治污技术人员也说,养猪业污染治理资金投入是按猪场养殖规模来测算的,每饲养1头生猪,治污设施需投入约400元,这对养殖户来说难以承受。 经过一番“寻寻觅觅”,延平区找来专业从事环保治理的企业——正大欧瑞信公司。刚开始,双方商定以太平镇南坪溪流域为养治分离第三方治理试点,由其负责南坪溪全流域水体修复和长万水库水体修复项目的实施。 太平镇杨厝村生猪养殖六户联治项目现场,记者看到了让南坪溪溪水复清的秘密武器——由6个大池子组成的固液分离系统和微型简易污水处理系统。公司利用管道将地理位置高的养殖场污水引流至南坪溪边进行固液分离后,固体废弃物进行堆肥,液体进入液肥发酵池发酵为液态有机肥,剩余部分污水进入微型污水处理系统,达到畜禽养殖废水排放标准后排入南坪溪。 公司董事长李建飞介绍,南坪溪沿线共有17个治理点,可以处理猪栏面积19万平方米,存栏猪15万头以上。污水处理后每天可生产4800吨液体生物有机肥及100吨固体生物有机肥,施放到邻近的农田、菜地、林地、果园。试点初步成功后,延平区及时把这一做法复制推广到其他小流域治理。 “别小看这两条小流域治理。”李建飞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饲养一头猪的日用水量可达20公斤以上,相当于8个成人的用水量,以这两个小流域50万头生猪饲养量计算,等于承担了一座400万人口城市的生活污水处理任务。 据环保部门监测,去年延平区境内3条主要水系水质状况为优,水域功能达标率为100%,Ⅰ-Ⅲ类水质比例为97%。 绿水如何能长流? 第三方治理的引入,走活了延平区养猪治污这盘“棋”。 8日,延平区吴丹溪水体修复项目现场,数台大型机械正在紧张施工。该项目预计今年10月投用,届时吴丹溪流域64.4万平方米养猪场排放的污水可得到有效处理。与此同时,徐洋溪流域水体修复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我们的目标是用两三年时间完成延平区6个小流域的养殖污染治理。”李建飞说。 不过,治污需要资金的保障才能长久。据了解,当地政府也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2014年实施的南坪溪流域、杜溪流域、徐洋溪流域、长万水库库区水体生态修复项目,总投资7511.9万元,中央财政给予了2800万元奖励;2015年,总投资8400万元的杜溪流域中游集中连片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吴丹溪流域养殖污染连片治理及水体修复(一期)工程又获得中央奖励资金3000万元。 同时,政府对纳入集中治理的养殖户收取相应的治理费。按照正大欧瑞信公司与政府签订的协议,政府以购买服务的形式,将治污交给企业,项目全部建成后以每头猪30元的标准向养殖户收取污染处理费,其中19元作为公司处理成本,11元作为未来建设基金。但这笔资金对于第三方治理企业来说,还是不够。 如何解决运行费用不足问题?李建飞说,当地通过土地流转等形式补贴公司,即延平区政府提供给正大欧瑞信工业用地42亩,用于建设年产20万吨生物有机肥基地;通过土地流转租给正大欧瑞信1000亩土地,以“公司农户”形式,发展国家级生态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和生态有机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在各小流域流转抛荒农地,建设生态品质农业示范基地,推进家庭光伏农场建设,解决养殖废弃物消纳、资源化利用问题,带动现代农业发展。 就在炉下镇官庄村,100亩山垅地已经平整完成,按照公司规划,这里在一个多月后将成为生态有机农产品的种苗基地,包括30种蔬菜、15种花卉和5种林下经济作物。而这些种苗将提供给延平区40个贫困村,用于总计1000亩温室大棚的种植所需。 通过第三方治理,延平区养殖业步入循环经济轨道,困扰多年的治污难题终于得到解决。今年延平区开始全面推广第三方治理,提出到2017年实现全区小流域水质达到地表水V类以上。目前,除已动工的吴丹溪、徐洋溪流域,西塔溪、西塘新岭、王台溪、照溪4个片区的第三方治理工程也已处于竞争性磋商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