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楼 长廊 修复后的馀庆桥重新焕发光彩 本报讯 历经1793天的精心修复,馀庆桥迎来了“新生”,于4月26日重新投入使用。 馀庆桥始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9年),是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馀庆桥全长79米、宽6.7米、拱高8.6米,是一座两台、两墩、三孔的风雨廊桥,桥屋三开间,总用柱106根,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设有中亭,整座桥造型优美、气势恢弘,为北宋中原盛行的虹桥结构形式,是“闽东北廊桥”古桥中的代表性建筑,在国内极为罕见,有着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和实用价值,是典型的“活态遗产”。2011年5月28日下午,馀庆桥因失火发生倒塌。 修复馀庆桥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武夷山市全面排查整改全市文物保护的漏洞,按照必要性和可行性原则、考古原则、真实性原则、保护原则、精品原则等“文物建筑复建五原则”,遵循原地址、原工艺、原尺度、原规模要求,于2014年7月20日正式启动修复工程。 据悉,武夷山已制定了详实的管理办法,从馀庆桥的开放时间、日常维护、消防安全等方面,全面、系统地对新桥进行严格管护,并严禁市民在桥上及周围燃放烟花爆竹。(徐大崇/文 邱汝泉/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