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这会儿,我们一家六口还住在60多平方米的砖拼木板房里,现在,这新建的两层楼房单层面积就有120平方米。”近日,记者来到长汀县童坊镇禾生村,60多岁的童大爷说起这几年的生活变化,笑容满面。童大爷原是村里贫困户,村里引进电力扶贫项目后,他就在家门口打工,今年儿子儿媳也转移就业,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好。 禾生村是革命基点村,2011年以前,由于基础条件差,地理位置偏僻,村民们除种植水稻外几乎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老人在家务农,日子过得清苦。经过这几年的扶贫攻坚,这个村的集体经济有了稳定增长,村民收入也水涨船高。禾生村集体经济的壮大,村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与龙岩供电公司的挂钩帮扶分不开。 “以前光有电灯,大家没觉得用电保障的重要性。后来,村民们家中添置了电器,电压变得不稳定,给生活带来许多不便。比如,用电饭锅煮饭也会跳闸,经常要吃夹生饭,不少人又拾起柴刀上山砍柴烧饭。”村民童大生谈起“低电压”的日子,直倒苦水。“山里有土特产,由于没有出山的好路,车开不进来,货运不出去。我在外打工多年,早就想回家创业,但每次回来,梦想都会被村里的现实击碎。”童大生说。 在村头,记者走进一家名为“龙门食府”的农家乐餐厅,老板罗远金正忙着把小货车里做菜的原材料一一摆进几个大冰柜。他说,现在来村里游玩、品尝土菜的客人越来越多,菜得多备,放在冰柜里两三天还很新鲜。“如果早些年用电能像现在这么有保障,我可能已经是千万富翁了。”罗远金打趣道。 罗远金是村里最早开农家乐的村民之一,但原来用电没有保障,有时半个小时就会跳一次闸,冰箱也成了摆设。他每天不敢多买菜,结果经常是客人来了却无菜下锅,眼看到手的收入从指缝溜掉,着实心疼。现在用电有了保障,他一口气添了几个大冰柜,看着店里的生意红红火火,他打心里乐开了花。 据介绍,过去禾生村仅有一台100千伏安变压器,供电负荷一大,电压低至150千瓦,经常跳闸停电,村民日常用电都得不到保障,更别提搞加工生产了。 2011年1月,龙岩供电公司与禾生村结对扶贫,长汀县供电公司调控中心党支部书记陈兴武到禾生村驻点帮扶。 “刚来的时候,觉得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一时不知从何入手。”陈兴武说,他请村里的老支书童作福带着他进山入户,挨家走访村民。“当时大家提的最多的意见就是不能正常用电,而且村里没有像样的道路,这些都阻碍了村里的发展。”陈兴武说。不久,禾生村实施了农村电网改造,用电有了保障,村民们致富的思路也活跃起来。 禾生村的山坳里有几块连片的荒地,山贫地瘦,道路崎岖,村民们都不愿去耕种。陈兴武和童作福一路走一路看,发现一股清澈的山泉自上而下缓缓流过。陈兴武灵机一动:“能不能利用山泉,在这里建阶梯式的鱼塘呢?”童作福大腿一拍:“是啊!这股山泉长年不枯不断,水质好,用来养鱼是再好不过了。”两人算起了账:这几块荒地可以整出大约70亩鱼塘,能养5万公斤左右的草鱼,按正常市价10元一公斤计算,扣除成本,每年实现20万元利润不成问题。 说干就干。两人一边寻找建设鱼塘的启动资金,一边挨家挨户征求意见。资金筹到了,村民意见也很一致,但另一个难题又摆在面前:山坳里没有通电,投料机和增氧机动不了;进山的路崎岖不平,须把道路硬化,运输车辆才能进出。于是,陈兴武利用自己的优势,先从县供电公司争取了120万元专项资金修建供电线路,又想方设法筹措资金修建了7.6公里的水泥路。 锄草、修路、挖塘、引水,村民们投工投劳日夜鏖战。100多天后,4块阶梯式鱼塘建成投用。随之,童坊村福兴养殖场成立了。望着山泉水“哗啦啦”地流进鱼塘,村民们兴奋不已。 “这4块鱼塘需要几个人管护?”在福兴养殖场,记者与童作福聊了起来。“现在只要我一个人就管得过来。”他说。 童作福现在每天的工作就是定时来鱼塘开动增氧机和投料机,开春后每天上山割草喂鱼。说话间,他把一桶鱼料倒入投料机,鱼群蜂拥而至,平均每条鱼都有两公斤重。“再过一段时间,鱼价再好些,就可以上市啦!”童作福乐呵呵地说,如今村里在山的另一侧又投资200万元开辟了200亩荒地建设鳗鱼养殖场,今年春节前已投放第一批鱼苗,预计年产值能达到1000万元。 “我们还准备开发一些旅游点,配合村里的农家乐,农家游加农家菜,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童作福兴奋地描述着前景。 龙岩供电公司党委书记蒋木春说,供电公司这些年在不断加快农村电网改造的同时,把挂钩帮扶、精准扶贫当作一项社会责任。陈兴武挂钩禾生村这几年,村民年人均收入从2900元增长到63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从赤字变成现在的15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