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媒不能只算“经济账” 村民过上智慧新生活 “偏远山区工程施工投入大,后期用户数少、收视维护收费低,如果算经济账,收益太低。但党媒的账不能这么算,社会效益才是我们首先考虑的。我们不仅要帮山区脱贫,还要全力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同步提升。”福建广电网络集团总经理谢晶思表示。 在打造茶园可视化系统的同时,福建广电网络花大力气和大投入,对下党村进行了数字化和双向网的改造,将光纤铺设到了山村。这回,下党村打通的,可是与整个世界联系的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 抓住“三网融合”机遇,很多民生运用也被叠加进来,电视这个单纯消费性的传统电子产品,转化为信息服务的工具,也让山村与城里同步实现数字化生活: 只要进入下党村村区范围,就可用手机、笔记本电脑轻松免费连接由福建广电网络提供的公共Wi-Fi信号,流量钱,省下来了; 告别“卫星锅”,100%的下党村民看上了高清电视,村里还建起了微型杜比电影院,大屏幕,高质量的音响,不用出村就能体验专业电影院的效果; 平安村视频监控系统和村级视频监控指挥中心的建设,为实现“平安下党”提供了技术支撑; “亲情宝”让远在外地的留守儿童父母可以通过手机,实时看到孩子们在家中的情形,还能随时与孩子沟通; 上了年纪的孤寡老人家有“看护宝”,如有意外发生,借助放在村委会的应用显示终端,工作人员就能及时发现…… 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让村里掀起了一阵智能电视和智能手机的添置热潮。 “这些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不仅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打开了干部和群众的视野,缩短了农村和市场的距离,让我们乡村干群领略了现代科技的力量,真正知道了什么叫‘互联网 ’,也让我们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有了新的思路和新的着力点。”寿宁县下党乡党委书记叶家双说。 始终以社会效益为先助力扶贫一直在路上 下党的蜕变是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积极探索“互联网 TV”党媒精准扶贫的“福广模式”的一个缩影。 漳州平和县联胜村,来自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的驻村第一书记黄艳荣为村里引入了美国红桃基地项目,形成“公司基地 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福建广电网络的导视频道、电视商城和微商城,联胜村的特色红桃走向广阔市场。 偏远的南平建阳焦岚村,福建广电网络集团投入30多万元,为村里建起了多个平台,其中与省经信委合作的数字家庭示范村平台可实现农产品轻松推、轻松卖,担心有人不会用,村里还配置专人帮扶村民发布信息。 三明大田,从桃源镇架设到东坂村的光纤干线,足有8公里,这是福建广电网络集团与省纪委驻村第一书记吴伟智争取来的。游客可实时收到手机推介信息,有效保障东坂村发展特色乡村游的领先位置…… 据统计,2012年成立以来,福建广电网络集团在农村数字电视网络联网、数字化整体转换工程上投入超过20亿元,利用自身广告资源播出各种公益广告近8000分钟,投入扶贫帮困资金近600万元,运用电视商城销售渠道为困难村民提供销售近百万元。从加大典型宣传、为扶贫攻坚工作营造舆论氛围,到利用党媒公信力及平台优势,帮助农产品拓宽销售渠道,并发挥自身优势、及早帮扶,精准助力脱贫,特别是开发建设的“互联网 TV党媒精准扶贫平台”,已成为我省扶贫工作的创新之举和重要支撑。 回顾如今创出的“互联网 TV”党媒精准扶贫的“福广模式”,福建广电网络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远表示,作为党媒,助力脱贫攻坚这个“第一民生工程”责无旁贷,“也只有真正把百姓冷暖放在心上,文化企业才能走得更远。今后,我们将继续发挥广电网络信息化平台的独特优势,在精准扶贫可持续上下功夫,实实在在为村民多办实事”。 下一步,福建广电网络将在总结已有的“互联网 TV”党媒精准扶贫的“福广模式”经验基础上,继续积极探索和尝试,坚持扶贫开发与信息服务并举、资金投入与智力投资并举、外部帮扶与内生增长并举,全面推进和提升党媒精准扶贫的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