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业厅扶贫开发处处长赖诗双说,造福工程已成为我省扶贫开发工作的标志性工程,既是一项“消除绝对贫困”的有益探索,也是“滴水穿石”精神的有力实践。中央把易地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解决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问题。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时指出:“要因地制宜研究实施包括移民搬迁安置一批在内的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对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搬迁,将这部分人搬迁到条件较好的地方,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 新阶段贫困问题已不是块状贫困,而是点状贫困。习近平敏锐观察到这一变化。1999年10月,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福州召开,时任福建代省长习近平指出,经过10多年的扶贫,现在的贫困人口是分散的,这就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进行有针对性的具体帮扶。 时代变迁,呼唤理念升级。面对以区域瞄准为主要特点的农村扶贫无法识别到户的短板,2013年11月,习近平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战略构想。3年多来,这一战略构想日渐丰富,成为指导新时期我国扶贫工作的新理念。 闽山闽水寄深情。 到中央后,习近平依然牵挂着福建的精准扶贫工作。2014年11月,他在福建调研时指出,加快科学扶贫和精准扶贫,办好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实事,支持和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决不能让一个苏区老区掉队。 2015年1月,习近平对宁德赤溪畲族村专门作出批示: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要以时不我待的担当精神,创新工作思路,加大扶持力度,因地制宜,精准发力,确保如期啃下少数民族脱贫这块“硬骨头”,确保各族群众如期实现全面小康。 2016年2月,习近平与宁德赤溪村干部群众在线交流时说:“‘中国扶贫第一村’的发展变化,凝聚着大家的心血和汗水。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弱鸟先飞,你们的实践印证了现在的扶贫方针,就是要精准扶贫。”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在新起点上,牢记总书记嘱托,我省扶贫工作注重精准发力,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 因势而进,坚持真扶贫、扶真贫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各地都要在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 最新统计数字显示,我省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199万人减少到2015年底的69.6万人,但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地理上偏远,规模上分散,发展基础薄弱。全省需要造福工程搬迁的群众还有近50万人,必须加大力度。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与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时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各地都要在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 脱贫攻坚已到了攻城拔寨的冲刺阶段,需要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的举措。为此,2013年8月,省委专题研究部署扶贫开发工作,将23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作为扶贫开发的主战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