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强乡的六成楼 芦溪镇的绳武楼 芦溪镇的福庆楼 行走在平和大地上,有一道风景吸引眼球,那就是平和土楼:芦溪镇绳武楼景区的“荷塘月色”农庄,游人络绎不绝;国强乡六成楼,楼前溪流里的竹排成为水乡美景;榜眼府旁的三座土楼,因为黄国梁和他的榜眼府,颇为吸引眼球。 平和土楼,作为世遗之外的遗世之美,正以绳武楼、六成楼等为龙头,在新的土楼文化振兴中逐渐涅槃重生,和其他土楼一起从历史的尘烟中走来,散发着沁人心脾的岁月醇香。 近500座土楼展示“遗珠”之美 在平和,现存大大小小明清土楼近500座。作为福建土楼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和土楼展示了遗世之美——小溪镇新桥村的延安楼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为平和迄今已发现的最早的土楼;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庄上大楼,是目前发现的世界最大方形土楼;最精致的芦溪绳武楼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堪称木雕中的博物馆;丰作阙宁楼是唯一上过英国明信片的、世界上最大的圆形土楼;薰南楼藏身在柚海蕉林…… 每一座土楼都有故事,都是一段历史。 这些平和土楼完全称得上是民间“遗珠”,它以自己的原生态和穿越历史的沧桑与厚重,默默地诉说着土楼人家生存的历史与现实。人们震撼于这些土楼的遗世之美,同时也担忧于它们年久失修、人去楼空、缺乏维修资金等现状。 近年来,平和县在保护开发土楼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争取项目资金适当给予经济补贴;引导土楼居民自觉保护“永远的家园”;引进民间资本,并在有条件的地方进行适度旅游开发,形成良性循环。 政府发力保护“遗珠”串成“项链” 面对土楼的危机,平和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持久发力,让土楼的保护开发更有保障。“土楼的保护开发,是一种对家园的认同感、乡愁记忆的唤醒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平和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赖武平说。 “近年来,平和多次邀请上级文物部门和有关专家前来考察土楼,并把它纳入全县旅游保护与开发议程。同时与周边县土楼进行对接,打造闽南土楼旅游金三角。”平和县文体新局局长黄汉洋说。 芦溪镇有30多座土楼。2012年以来,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拨付350万元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绳武楼进行规划、修缮。同时对世界最大的圆形土楼丰作厥宁楼进行修缮。由此,芦溪镇芦溪村顺利晋级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 霞寨镇钟腾村的朝阳楼、永平楼、余庆楼三座土楼损毁严重,通过整治重新焕发生机。2012年12月20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公布,钟腾村榜上有名。 大溪镇先后投入500多万元实施庄上大楼修缮和环境整治,庄上村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并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此外,国强乡的六成楼、坂仔镇的薰南楼、崎岭乡的到凤楼和中庆楼等等,都得到一定的修缮和维护。“相关部门把这些零散的景点串起来,成为人们旅游、休闲的好去处。”平和县旅游局局长周志平说。 引入民间资本期待涅槃重生 平和有近500座土楼,仅靠政府每年有限的文物保护经费,显得捉襟见肘。可喜的是,我们看到了文化自觉的力量,越来越多的民间人士投入到土楼的保护开发中。 在绳武楼长大的企业家叶林青,2013年从厦门回到家乡创办福建绳武楼旅游投资有限公司,着手保护和开发绳武楼。“绳武楼景区绵延近3公里,共有8座土楼,景区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叶林青表示,该公司已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盘活当地资源,开启“绳武楼家”的发展模式。相继投入3000多万元,成功打造了一系列的旅游观光景点,同时修复了植璧楼、福峙楼、福庆楼以及风满楼等,打造了“荷塘月色”“观光酒坊”“水上农家乐”“土楼旅馆”等项目。 民间资本的注入,不仅让土楼得到有效保护,更为当地百姓带来商机。去年“荷塘月色”项目单单暑假两个月,就带动了十几万人次来观光旅游,镇区的酒店、旅馆爆满,当地老百姓养殖的土鸡土鸭以及芦溪有名的红酒、酸菜都成了畅销货。 国强乡六成楼建成已经170多年,年久失修破烂不堪。从六成楼走出去的企业家陈友亮,组建福建六成楼旅游文化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5亿元,倾力打造六成楼明清古典家具博物馆、“走水尪”民俗文化长廊,以及桃花岛、杨柳岸、清水竹排、柚惑园等连锁景观,打造明清古典文化及民俗文化旅游度假、休闲为一体的度假胜地。目前,已完成六成楼的修缮,六成楼明清古典家具博物馆也成为远近闻名的新兴旅游景点。 绳武楼和六成楼是平和县引进民间资本保护开发土楼的成功典范。平和县各乡镇纷纷效仿,霞寨镇的朝阳楼、永平楼、余庆楼,九峰镇的龙见楼,坂仔镇的薰南楼,秀峰乡的聚奎楼,秀峰乡坪洄村的四角楼等,群众都以各种形式出资修缮,恢复土楼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