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旬,在连城县塘前乡上琴村,花香弥漫,首批金银花上市了。 “欧阳书记,现在金银花干品1公斤可卖到300元,估计这批可采收到9月。”村民叶春辉难掩喜悦,向省派驻村“第一书记”欧阳建筑说起今年的收成。 这是46岁的叶春辉在外经商失败致贫后返乡的第三年。依靠养殖金银花,他一步步摆脱困境,走上致富路,也见证了上琴村这个曾经的省级贫困村的蜕变。 以短养长 2014年年初,叶春辉带着全部存款到厦门做玛瑙生意。没想到,血本无归,欠下一屁股债。 当年6月,万念俱灰的他回了村。来自于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的欧阳建筑正好于两个月前来到村里。扶贫,是他的第一任务。上琴村是省级贫困村,全村1200多人,除了400多人外出打工,还有43户共102人处于贫困线下,村集体收入为零,房屋破败不堪。 发展产业,是扶贫的关键。当时,上琴村的村民们主要种植烤烟,还有些人尝试种金银花和百香果。能不能将此发展成为特色产业?带着这样的疑问,村里请来省农科院专家论证。结果表明,在这里生长的金银花,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而且,金银花和百香果对种植技术要求不高、投资也不大。 此外,种金银花一般要三年后才会产生规模效益,百香果当年就能有收益。以百香果种植带动金银花的发展,可实现以短养长。 在村里的推荐下,看到商机的叶春辉重振信心。他多方筹措7万元,整理一片山地,在2014年11月种了50亩金银花,2015年4月种了2亩百香果。只用半年,收获的百香果就卖了2万多元。 2015年年底,叶春辉建起春辉果园,成为村里“以短养长”的精准扶贫示范点。今年,他繁育的4000多株百香果苗免费提供给需种植的乡亲们。 谋划长远 在上琴村,叶春辉并非个例。 身体羸弱的叶水旺不能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村两委根据他有养殖白鸭经验的特点,将村里一块离他家较近的土地以较低价格出租给他,让他重操旧业。如今,叶水旺养殖的白鸭从最初的100多只发展到千余只,收入有了保障。 年过六旬的叶如林夫妇,收入来源单一,还要照顾常年患病的儿子。村里主要领导得知他们有个亲戚养蜜蜂,便请他教叶如林养蜂,补贴家用,还通过自己的朋友圈帮助推销蜂蜜。 在新修的上琴村村部,记者看到一张“上琴村脱贫攻坚作战图”——2016年,实现13户37人脱贫,村集体收入5万元;2017年,实现6户23人脱贫,村集体收入7万元;2018年,实现22户34人脱贫,村集体收入10万元。 除脱贫攻坚三年目标,作战图还对全村建档立卡的41户贫困户94人的家庭情况、贫困属性、致贫原因、帮扶项目及预期效果、脱贫期限、挂钩干部等详细描述。 “扶贫,首先要精准识别,分析致贫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欧阳建筑说,产业精准扶贫应要立足实际找准地域特色,在推进中突出区域化、特色化,并按照差异化竞争思路,推动形成“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贫困农民增产增收才有源头活水。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种植大军,如何卖得出去成为新难题。为此,村里牵头成立华宝金银花专业合作社,注册商标,近60户农户拧成一股绳,利用荒山地、抛荒地成功种植400多亩,成立合作社统一经营。预计亩产干成品金银花15公斤,明年产量可增加1倍。 好消息接连传来。最近,村里幸福院楼顶的一个光伏发电扶贫项目成功并网。这项目从县里的扶贫基金中每户补贴1万元用于在屋顶安置发电设备,无需贫困户出一分钱,能帮扶村里16户贫困户,在将来的20年里,可为每个贫困户每年带来1600多元的稳定收入。 此外,村里还专门从上海请来专家,量身定制未来15年的村庄发展规划。在村口处的河边,有一片30亩左右的土地正等待大项目上马,一个集漂流、养老、湿地公园、蔬果采摘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休闲旅游项目即将动建…… 记者手记>>> 市场导向是关键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举措,涉及对象最广,涵盖面最大。异地搬迁脱贫、生态保护脱贫、发展教育脱贫等都要通过发展产业来实现长期的稳定就业增收。 销路是产品的生命线,不能否认的是,一些地方在扶贫产业选择上没有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导致一些扶贫产业搞到最后却没有销路,很重要的原因是忽略市场规律。虽然愿景很美好,但由于缺乏深入调研,对市场行情研究较少,导致所选择的扶贫产业趋同,造成一些扶贫项目搞啥亏啥。 上琴村通过因人而异,量体裁衣,并通过成立合作社,创立品牌,开展农产品加工等举措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给我们的启示是,产业扶贫在产业选择上要遵循市场经济的供需规律,立足实际找准地域特色。精准扶贫要在寻找农产品销路上多下功夫,须因地制宜找准时机和特色。同时,突出精品化,围绕市场、订单等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避免落入低水平不良竞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