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5.5万吨从附近工厂收集的含铁酸洗废液被统一收集,进入蓝保水处理厂内,处理后生成了生产急需的原材料,省了不少的真金白银。光这一项,就为厦门节约了1个亿的处理费用,大大减少环境污染。 在华电集美分布式能源站一期项目现场,福建省首座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工程应急供热项目已经建成投产,开始对园区企业进行供气。项目全部建成后,每年可节省标准燃煤1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6万吨,成为厦门发展循环经济的示范排头兵。 这是记者在集美(杏林)台商投资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内后溪工业组团看到的一幕。作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厦门市积极探索,已经在许多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闽首座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布局厦门 传统的燃煤电站烟雾上天,粉尘飞扬,排放的有害气体污染大气,能源利用率只有40%,成了头痛的环保问题。新型的分布式能源站,直接将能源利用效率提升至75%-80%,这就是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的巨大优势。 在京津冀大城市组团,在上海、广州这样的国内一线城市,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已经成为循环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而在福建这还是零;华电在厦门的布局,填补了福建省该领域内的空白。 走进华电一期建设项目现场,记者看到,庞大的生产车间内组合系统装置已经安装调试好,由南京南自科林系统工程公司生产的反渗透取样及压力显示装置正在工作中,各种仪器表琳琅满目,各就各位。华电(厦门)分布式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崔文健说,分布式能源站主要工作原理是,在负荷(电、供热、冷、热水)的集中地区进行能源梯级的综合利用,通过用户对能源的不同需求,实现温度对口供应能源,将输送环节的损耗降至最低,从而实现能源利用效能的最大化。 据介绍,作为福建省首座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华电有三期项目,其中一、二期项目已列入国家2015年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项目。在获得中央财政资金补助的9个项目中,华电占了3个,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后溪工业组团用户提供冷热电负荷的重要基础设施,被列入省、市重点项目。 崔文健说,项目可供电、供热、制冷以及供应热水,在项目全部建成后可为周边区域提供电力负荷约140MW,蒸汽负荷约200t/h,制冷负荷约5MW;每年可减少标煤消耗1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6万吨、减排二氧化硫350吨、减少大量粉尘排放,并提供每年清洁电量8.6亿kW,真正做到“增量不增污、低碳减排”的效果,具有良好的环保效益。 废水废液循环利用成为净水产品 在厦门市及周边产业开发区内,铝、铁制品企业众多,每年产出大量含铁、含铝、含酸的废液、废渣。如柯达图文影像、厦门飞鹏工业、厦门东南铝业、厦顺铝箔、闽发铝业等铝制品生产企业,每年产出含铝废渣万余吨,其固体废弃物中约含有10%以上或更高的氧化铝成分,目前大部分依靠废弃填埋方式处置,这样的处置方式既造成环境的污染、土地资源的浪费,也造成了矿产资源的浪费。 在厦漳泉的铁制品企业里,每年产出含铁、含酸废液几万吨,大部分采用酸碱中和法处理后排放,造成了大量铁、酸资源的浪费,同时需消耗大量石灰或碱液,增加企业环保负担,并产生大量含铁泥渣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 这样的局面,因为蓝保(厦门)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保水处理)的出现而彻底改观。 记者在蓝保水处理的实验室里看到,工作人员正在检验刚刚抽取的废酸液含量和浓度,公司总经理吕奋勇说,公司目前每年回收5.5万多吨的废酸液,减少社会治理污染源头,每年为厦门节省了1亿多元的处理费用。 通过项目运行,年可循环利用含铝废渣2万吨,含铁废渣1万吨,循环利用钢材酸洗废液2.5万吨,通过内部循环利用达到生产废水零排放。而这样的循环利用,产出的净水产品规模是年产液体氯化铁1.8万吨,液体聚氯化铝2.85万吨,液体氯化铝铁产品2万吨。吕奋勇叫它“以污治污,变废为宝”。 值得一提的是,蓝保水处理在转型前是利用传统的矿产资源产品来生成净水产品,而在转型后,传统原材料彻底被周边工厂的废酸液取代,既节省了矿产资源,还消化了周边废弃液,节省了处理费用,实现环保多赢的社会效益,这就是循环经济的力量。 2015年6月,集美(杏林)台商投资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通过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的专家评审,获得批准并被确定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以华电、蓝保这样的典型企业为代表,厦门发展循环经济的国家试点走上了高速发展之路。 据悉,园区循环化改造总投资37.31亿元,其中9个项目获得中央财政资金补助,补助金额共计9270万元。 政府企业机构社区协同参与 记者在后溪另一循环经济的典型企业——厦门华锂能源有限公司内看到,这家新能源企业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已从厦门走向全国的:全国第一艘纯电动太阳能游艇,国内第一辆纯电动观光车,国内第一辆纯锂电太阳能医疗车……该企业先后与厦门金龙、厦门金旅、福汽新龙马、南车时代等车企配套装备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5000多辆,覆盖全国48个城市,实现安全“零”事故运营。 是什么样的发展模式,让集美迅速拥有如此多的循环经济发展的标杆企业? 集美区拥有国家级台商投资区,产业发展战略清晰,辖区内有多所科研机构和高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如何更好地实现产城融合发展,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集美区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 结合集美(杏林)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一系列建设,我们发现,通过有效建立集美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集美业已形成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社区民众相互协同、全社会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运行机制,走出了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路子。 集美经信局副局长王志卫表示,园区将通过循环化改造,围绕汽车、机械、电子、纺织等龙头产业,构建百亿循环经济产业链,到2018年,基本形成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低碳节能为特征的新型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循环经济产业结构趋向合理,产业链关联度逐渐紧密,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环境质量逐步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王志卫说,下一步,集美将按计划实施中央补助资金支持的另外3个项目,建立园区循环经济信息管理平台,搭建循环链条上相关企业信息发布与技术展示交流,促进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形成集美(杏林)台商投资区循环化改造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