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县镇前镇,山高水冷,曾被视为“贫穷之根”。如今,高山区的地理气候条件反而成为当地群众发展特色种植业的“致富之源”。 油用牡丹效益喜人 雨后,镇前镇郢地村200亩牡丹园里,一株株牡丹更加苍翠欲滴。而在2013年以前,这里还是一片无人问津的撂荒地。 借助镇前镇实施供给侧改革、扶持精品农业发展的系列政策,村支书李烈宝和村主任许孝禄瞄准油用牡丹的市场效益,引进福建富之卿公司在此设立牡丹种植示范基地,建起了牡丹主题公园,搞起了集赏花、农家乐为一体的自驾体验游项目,既把荒地化为宝,又推动村民就地增收。 油用牡丹是适宜高海拔地带种植的北方经济作物,郢地村昼夜温差大,气候、土壤条件很适合种植油用牡丹。“油用牡丹是一种新兴的木本油料作物,牡丹籽榨出的‘牡丹油’被称为‘液体黄金’。”李烈宝介绍,油用牡丹更是堪称“铁杆庄稼”,40-50年不换茬,一次性投入,长期受益,每亩产值可达万元,效益是一般农作物的10倍以上。 除油用牡丹外,郢地村牡丹种植基地还种植了30多种观赏性牡丹,将发展的触角延伸到乡村游领域。“我们要把游客带进来,把产品带出去,同时积极推进乡镇旅游示范户发展,发展‘游-购-住’一条龙的乡村旅游模式。”镇前镇镇长刘小伟表示。 李烈宝算了一笔账,牡丹观光园去年游客近2万人,今年完善了配套设施,预计游客数可翻一番,按门票每人10元计算,门票收入可达40万元。 高山蔬菜高价畅销 “我们这里环境这么好,种菜就要种好菜。”镇前镇高山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善洪说,镇前有高山小尖椒、花椰菜等20多个品种,种植面积2万亩(含复种)以上。 “就拿这小尖椒来说,做好日常管理,一亩地赚5000到6000元没问题。”张善洪介绍,这里种植的高山反季节小尖椒,主要销往杭州,因其口感清脆、皮薄汁鲜,很受市场欢迎,价格比平原的贵1倍。 镇前镇把高山蔬菜种植作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来抓。刘小伟说,他们在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以标准化生产促品牌建设,确保产品质量与安全。他们对农资产品严格把关,把可能伤害到土壤生态、可能导致蔬菜质量安全的假冒伪劣产品排除在外。合作社对入社社员实行“五统一”服务,即统一采购物资、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 目前,高山蔬菜专业合作社注册了“云海碧玉”商标,社员户数从初期50户发展到现在的234户,覆盖全镇14个村,并辐射周边澄源、杨源等乡镇,年产值超过1300多万元。 有机茶叶香飘四海 清明刚过,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客商纷纷云集镇前镇,协商收购新茶事宜,而后这些茶叶漂洋过海,送进东南亚、欧洲消费者的购物车。 茶是镇前镇传统绿色产业,主要品种高山云雾茶、白毫银针等驰名海内外,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环境,逐步形成高山茶的特色。“客商来买茶,是因为这里的高山茶达到无公害、有机食品的要求。”夷和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志寿表示,为提高茶叶质量,镇里引进北京茶叶总公司建立有机茶基地500亩,带动全镇茶叶生产向规范化方向发展。 镇前共有茶园面积9600多亩,产值达1200万元。近年来,镇里依托当地特色资源优势,抓住有机茶发展这一主线,倾力打造以高山茶为主的有机茶生产基地。茶农在基地的示范带动下,每年以新植、改植茶园300亩左右的速度发展。 如今,各处茶园都在忙着改良提升茶叶品质。刘志寿表示:“我们将紧跟市场,制作出更好的高山云雾茶,提升茶叶品牌的知名度,增加茶农收入。” 特色烟叶促农增收 在下园村烟田里,一行行烟垄生机盎然,一阵风吹来,绿油油的嫩叶愉悦地轻舞。 “田里种的可是‘黄金叶’,村民增收,它功不可没。”村主任郑泽峰介绍,被称之为“黄金叶”的烟叶品种叫红花大金元,一般种植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区,最佳移栽期在每年3月下旬至4月初。 郑泽峰说,红花大金元具有非常好的香气和协调性,是卷烟的上好原料。“我们高山区的温度、土壤、光照、海拔等气候条件很适宜这种烟叶生产。” 据悉,今年镇前把红花大金元特色烟叶种植作为“富民强镇”产业发展战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又一支柱产业来抓。因为红花大金元品质优良、效益好,烟农种植积极性高。“去年我家种植红花大金元15亩,每公斤卖出近30元,虽然产量比较低,但是价格上去了,效益不会差。”郑泽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