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女拜妈祖 王雪玉/图 台中乐成宫暨大屯十八庄宫庙联合参香团王雪玉/图 海祭 王雪玉/图 开栏语 “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十六字简洁精炼的福建精神,滥觞于福建悠久的文化底蕴,升华于福建壮阔的时代激流,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砥砺于“睁眼看世界”的先声,闽文化在异质文化的交响中丰满重塑,文化个性独具一格;继承着海洋文明的血脉,福建人以海纳百川的姿态在改革开放中赢得先行者的荣耀。 是什么在引领闽人的思想,鞭策闽人的行为?东南快报推出“弘扬闽文化精神力量”系列报道,缘何渠清如许?且看我们为您奉上的汩汩源头活水。 林鹏浩 □东快记者夏菁 往莆田市区东南方向50公里,是闻名海内外的妈祖的故乡湄洲岛。 高达14.35米的巨型妈祖石雕矗立在湄洲岛湄峰之上,妈祖头戴凤冠,身着龙袍,双目注视前方,庄严大度。 千百年来,无论白天夜晚,无论晴天雨天,信众虔诚的脚步都不曾停歇。每年的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诞辰纪念日和九月初九妈祖羽化升天纪念日前后,更是人山人海。 而对于土生土长的湄洲岛民而言,无论走到哪里,无时无刻都会有一种被庇护的感觉。 如今,岛上依旧还有很多渔民出海,有的还是“父子兵”,他们的父辈祖辈都以海洋为生,这也是妈祖娘娘冥冥之中给予这块土地上人们的恩泽。 “有海水处有华人,华人到处有妈祖” 在湄洲,每个岛民都能告诉你有关妈祖救助商船和渔民的神话故事。妈祖确有其人,是一位民间渔姑,原名林默,公元960年生于福建省湄洲岛,公元987年在湄洲岛“羽化升天”,年仅28岁。 妈祖羽化后,人们感其恩、念其德,就在湄洲岛建庙奉祀,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妈祖庙,也是今天的湄洲妈祖祖庙。湄洲妈祖祖庙建成后,人们用海祭、舟祭、宫庙祭等不同的方式进行祭祀,形成了早期的妈祖信仰。 不仅如此,妈祖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守护神。史书记载,郑和七次下西洋,每次遇到飓风和险情,都得到妈祖神灵的庇护而脱险。郑和七下西洋期间,每次行前都要祭祀妈祖,在船上也供奉妈祖像,还曾经4次到湄洲岛修整妈祖祖庙、主持御祭。 为了传播妈祖信仰,弘扬妈祖精神,郑和把妈祖庙宇和妈祖生平事迹等编入《航海图》和《针簿》中,还在《航海图》上特别绘上湄洲岛上的天妃宫图案,使妈祖文化随着当年下西洋官军和以后的水手们的航海活动,传播到海外各地。 如今,妈祖文化的枝蔓已伸延到海峡两岸及五大洲的34个国家和地区。“有海水处有华人,华人到处有妈祖。香火之盛,可见一斑。”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兼学术部主任周金琰不无自豪。 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9月30日,“妈祖信俗”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我国首个信俗类世界级遗产,标志着妈祖文化正式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妈祖都是做好事的,我要是做坏事就不会被保佑” 每个月农历初二和十六,湄洲岛每家每户都会摆贡桌、上贡品、下跪烧贡银,这是一种拜妈祖的仪式,即做牙。每年的二月初二为头牙,十二月十六为尾牙。 同时,妈祖信仰和其他民间信仰一样,都有信众逢初一、十五上香的俗例,这是最经常、最简朴的礼仪,更有虔诚的人每日早晚上香。 “快过年了,每年的十二月廿五至除夕前,家人都会去拜妈祖。大年初一至初五,则会全家前去祭拜。”正计划在家乡湄洲岛上开办家庭式旅馆的岛民高秋元抬起头,眼前是一片蔚蓝。 “过去出门在外开车,都一直受到妈祖庇佑,接下来也会在店内放置妈祖庙请来的符进行供奉,保佑事业顺风顺水。”在湄洲妈祖祖庙,每年临近三月廿三,香客、游客如潮涌来,祖庙山会被人群、烟雾、鞭炮声所淹没。尤其是三月廿二晚上,到处是虔诚的信徒,一个个都在等待午夜吉时的到来。 这一天,湄洲妈祖祖庙还有一个富有人情味的习俗,那就是妈祖诞辰前夜为妈祖“梳妆”。 “正月初十开始,到正月十四晚上回宫,宋代妈祖金身还会到岛上进行整整五日的巡游,一路传递香火,一路接受朝拜。”朱丽花称,妈祖金身只会呆一两分钟,各家各户为此则要准备十几天,大家都会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妈祖出游的寓意是,通过绕境来扫荡妖氛,在新的一年庇护合境黎民平安昌盛。 “妈祖文化在传播之初,主要是航海保护。随着信仰范围不断扩大,其神祈功能也扩展涵盖至消灾、解厄、赐福、送子、祈雨等。”周金琰说。 如今,湄洲岛上的妇女在祭祀妈祖的节日里,还保留着梳妈祖髻和着妈祖衫的习俗。其实,历经千年传承下来的远不止这些,更多的还是妈祖的慈悲和仁爱。这一点,已经融入很多人的血液之中。 当谈及妈祖对其人生影响时,高秋元低头思考了一会儿,然后轻声说道:“妈祖都是做好事的,我要是做坏事就不会被保佑。”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慈悲为怀,大爱无涯。” 众所周知,福建是典型的海洋文化。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福建沿海人民自古以来就与海结下了不解之缘。如同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所阐述的那样:对海洋的征服从来都是人类力量的最集中体现。 然而,至刚处必有至柔。妈祖文化则是很好地把两者统一起来。 莆田学院妈祖文化研究院刘福铸教授称,妈祖文化属于海洋文化,其核心内涵是“慈悲”和“大爱”。最早是救助海难,发展到后来,即便没有海的闽西地区,去年统计的就已有402座妈祖宫庙。四川内陆地区也有200多座宫庙是由客家人所盖。“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慈悲为怀,大爱无涯。” 史书记载,最原始的妈祖庙“仅落落数椽”,也就是说只是简单搭盖,庙宇极小,但是,信仰的力量却是巨大的。 在周金琰看来,妈祖的包容性,让其有别于其他信仰,妈祖文化已是不分族群国籍都可接受的文化。 以色列一个天主教堂就供奉妈祖;法国民族学院谢鲍尔博士则在巴黎创建“真一堂”供奉妈祖,并设立妈祖史料文物研究中心,称妈祖为“世界和平女神”;上世纪80年代联合国有关机构授予妈祖“和平女神”称号;妈祖信俗申报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有的这一些都已证明,妈祖文化已具世界性影响。“扎根福建,走向世界。”周金琰作如是总结。 “莆田要建立世界妈祖文化中心,湄洲岛则是世界妈祖朝圣中心。” 毫无疑问,如今,妈祖文化的外延意义还在不断地得以延伸。最明显的体现就是一衣带水的台湾对妈祖文化的认同度。 “每年台湾将近有一千五百个团队前来湄洲岛,人数达到20多万人。”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董事长林金榜称,有70%以上的台湾人信仰妈祖,妈祖在台湾的凝聚力极大。 1997年1月,湄洲妈祖金身首度跨海赴台,受到台湾1000多万人次的顶礼膜拜,成为海峡两岸间影响极其深远的民俗交流活动。 此前,台湾同胞和台湾的妈祖文化研究者一致认为,海峡两岸的“三通”,是由妈祖文化交流先通的。 发展至今,台湾已有大大小小的妈祖庙至少上万座。当然,这只是妈祖文化影响力的一个缩影。 对于莆田市政府来说,显然,他们有着更为庞大的雄心。“莆田要建立世界妈祖文化中心,而湄洲岛则是世界妈祖朝圣中心。”刘福铸称,妈祖文化已广为传播,政府对妈祖文化的认可、妈祖文化研究热都说明了其存在的意义和作用十分明显。 据林金榜董事长介绍,湄洲岛将建立世界妈祖庙微缩景观博览馆,将会选择全世界99个具有地域代表性,比较古老且有地方特色的妈祖宫庙,加上湄洲妈祖祖庙,共100座。 与此同时,今年元旦,湄洲妈祖文化影视园海洋馆也正式开放,其以原本闲置在3000吨对台客运码头的鲸鱼标本及骨架为基础,打造一个含高科技屏风、8个水柱、10个水池,集鲸鱼标本、湄洲岛附近特有海洋生物及科普知识为一体的海洋馆。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正在实施之际,妈祖文化无疑将以其独有性、不可复制性成为福建最重要的文化符号。而如何充分挖掘妈祖文化内涵,保护和传承妈祖文化早已摆在莆田市政府的议事日程。 在离开湄洲岛的返程路上,夕阳照在岸上矗立的一幅宣传栏,“海上丝绸之路的守护神”几个大字赫然醒目。 这一刻,过去和未来交汇,现实和梦想重叠,不远处的对岸,妈祖雕像双目慈祥,凝望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