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周末、节假日,林燕就会组织200多名青年志愿者来到武夷山景区,义务为游客们做向导。 “我们一直以‘双世遗’这个金字招牌为骄傲,可‘野导游’等现象让武夷山‘失了分’,作为当地人,我们想用自己的方式去尽一份心,呵护它。”林燕说。 36岁的林燕是武夷山景区咨询台的一名工作人员。8月3日,国家旅游局对武夷山5A级旅游景区给予警告。“听到这个消息后,我们都很心痛。”林燕说,于是组织志愿者行动起来,希望“为家乡添光彩”。 不仅仅是民间志愿者们在行动,林燕所在的武夷山市政府更是快速行动起来,积极整治旅游乱象。 “警告发出的当晚,我们就连夜召开会议,对通报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全面整改部署。”武夷山市副市长张贤军告诉记者,当地迅速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制定《武夷山5A级旅游景区整改提升方案》,并明确细化了22项整改责任清单和8项长效机制建设。 “不唯警告而整改,”张贤军说,而是以此为契机努力破解问题症结。 “野导”一直是武夷山景区的一个“顽疾”。“对于无证从事导游职业人员的整治,我们摸索出了一条‘疏堵结合、源头管控’之路。”武夷山市旅游局局长邓立俊告诉记者,一方面,通过开展旅游市场整顿,对景区和购物点返利进行集中整治,从源头上掐断“野导”利益输送链条;另一方面,对72条进山通道进行全面监控,对“野导”带客逃票的重点线路增派专人值守,加强电子监控。 “同时,对这些无证从事导游职业的附近村民们进行培训,培训合格后便可加入正规导游行列。”邓立俊说,目前武夷山景区的南入口已有100余名村民通过培训顺利加入了景区导游的队伍。 “此外,像林燕这样的志愿者队伍的加入,更是挤压了‘野导’的生存空间。”邓立俊说。 记者3日在武夷山景区看到,“野导”已不见踪影。记者随机问了多位游客,均未有遇到“野导”拉客现象。 在武夷山景区,不仅仅“野导”现象大幅减少,竹筏管理也日趋规范。“武夷山有700多名竹筏工,坐竹筏是武夷山的精华项目,八成左右的游客都会选择,”邓立俊说,通报中提出的“竹筏漂流项目存在强迫消费、庸俗讲解”的问题,通过三个月的整改,也大为改善。 55岁的王文选做了30多年的竹筏工,他告诉记者,索要小费的现象现在基本不存在了,一旦被举报不仅要退还小费,还要处以小费金额20倍的罚款,停排3个月。 “我们每个人都是武夷山的形象代言人,”王文选说,“每年我们都要参加培训,希望为游客们提供更好更周到的服务。” “半年前,我们建起了一个智慧化的指挥平台,除了给游客提供更好的购票、信息咨询服务外,也可以对景区重点区域进行监控,发现违规现象随时处理。”武夷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王说,今后还将进一步完善该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不断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 “我们还将创新旅游管理机制,从深层次上破解问题的症结,让整治效果能持久、长久。”张贤军说,将设立旅游发展委员会,加强旅游行业管理,完善旅游产业促进、旅游综合协调、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和旅游综合执法等职能;探索建立专业化的旅游警察管理队伍,专项打击无证从事导游职业、拦车揽客、黑车拉客等旅游乱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