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向常中和村民商量建养猪场 出真招 见真效——省级贫困村变身省级示范村 要致富,先修路。要脱贫,找项目。脱贫攻坚,关键还是抓产业、抓项目。带领乡亲脱贫奔康,是向常中作为“第一书记”的头等大事。 隘口村之所以得名“隘口”,就是因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修好路,就走实了脱贫的第一步。但是,山村修路不是一句话,要的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俗话说,“一米公路一两金”。向常中没有退缩,而是“小书记撬动大系统”,积极争取结对联系的省教育厅和民盟省委支持,反复跑市县交通部门争取项目,共协调投入260多万元,修建通村通社路、便民路,打通了通村、通社、通户路的“最后一公里”,形成了网格状交通格局,为经济结构转型和乡村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交通基础。 同时,他积极与重庆商会协调联系,引进业主蒋先海等能人乡友,成立四川大地康林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投入1000多万元,流转土地600多亩,发展优质柠檬和晚熟柑橘,并研发柠檬茶、柠檬干、柠檬花蜜等特色保健品,形成了完整的柠檬产业链。返乡创业的蒋先海还被省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评为“四川省返乡创业明星”。 由于起步较晚,周边的村都通了光纤,隘口村却还靠无线网卡勉强上网,极为不便。但光纤的基建成本大,迟迟没有投入。向常中又使出了“拼命三郎”的韧劲,每天背着包跑到白坪乡电信部门去“游说”。经过软磨硬泡,电信部门了解到了隘口村的具体情况,决定为其铺设光纤。2016年12月底,隘口村终于实现了光纤进村、宽带入户,村上50多户村民安起了宽带,全村实现了“快生活”。 修公路、搞产业、建网络……在向常中的带领下,隘口村贫困人口逐渐减少、贫困户收入稳步提高、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推动了贫困户向小康户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贫困后进村向生态新农村转变。去年底,隘口村代表武胜县高标准通过了省级脱贫检查专项验收。今年1月,省旅发委、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联合发文,表彰命名了包括隘口在内的全省199个旅游扶贫示范村。 隘口村,这个昔日的省级贫困村,如今已华丽变身为省级示范村,插上了乘风腾飞的翅膀。 图为向常中和村民沟通发展生态垂钓 但是,向常中并不满足。立足区位优势、发掘民俗文化,利用地理条件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路在他的脑海中逐渐成熟,举办脱贫奔康文艺汇演暨乡村旅游推介会的想法应运而生。“这既能让全村老百姓过一个文化年,还可以响亮打出隘口的乡村旅游名片,为下一步经济社会发展造势助威”。 筹备节目、邀请领导、设计流程……从桌椅摆放到舞台布景,每一个细节他都反复推敲、力求完美。经过忙碌紧张的艰辛筹备,隘口村脱贫文艺汇演暨乡村推介会于2017年1月19日在隘口院子文化广场如期举行。活动以文艺汇演和旅游推介为主题,邀请了省教育厅、民盟省委领导出席指导,白坪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为隘口村发展旅游站台“吆喝”,聘请《爱在隘口》的演唱者——四川音乐学院歌唱家任娟担任乡村旅游形象大使,四川新闻网、省教育导报、广安日报等主流媒体竞相宣传报道。 文化搭台,产业唱戏;精心筑巢,引凤来栖。文艺汇演活动吸引了多家企业到村考察,隘口村已与成都宜家泡菜公司达成意向,拟在村建设“生态豆苗菜”生产线,着力发展川东泡菜产业。目前,向常中正协调四川旅游学院科学制定乡村旅游规划,筹建“爱口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注册“爱口”商标,喊响“爱上您的嘴”广告语,打造推出“爱口菜”等具有隘口特色的生态农产品,进一步实现经济造血、产业腾飞。 梦想是用来实现的,而不是用来憧憬的。梦想一天没有实现,人们将永不停步。怀揣着脱贫奔康的隘口梦,“背包书记”向常中正撸起袖子、甩起膀子、迈起步子,朝着既定的目标,又踏上了新的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