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2月2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周琳)近年来,特别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我省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取得一定成效。 ——投入力度不断加大。2016年全省投入治理资金21亿元、同比增长10%。 ——处理设施不断完善。全省929个乡镇中,已有564个乡镇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682个乡镇建成垃圾转运系统。 ——环卫意识不断增强。许多乡村通过“一事一议”,发动村民设立环卫基金、缴交生活垃圾处理费,建立保洁队伍。 ——考核机制不断健全。探索建立了市、县、乡三级考核评价体系,奖优罚劣、推动工作。 这其中,又有哪些好招可操作、可持续、可推广呢? 南平:建机制 ——建立专职保洁机制,着重解决“有人”的问题 2014年以来,南平将城市环卫机制导入农村,以建制村为单位建立专职保洁员队伍。2016年全市1630个村配备5439名保洁员。 因地制宜及时处理垃圾,距县城30公里以内的乡(镇)、村实行统一收集转运处理,距县城30公里以上的乡(镇)、村采用分类减量、就地处理等方式。 推进农村卫生保洁市场化,目前全市115个乡镇有80个乡镇集镇、493个村庄由市场化的环卫公司提供保洁服务。 ——建立财政奖补机制,着重解决“有钱”的问题 市、县两级财政按农村常住人口每人每年奖补30元,用于补贴卫生保洁设施、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经费和保洁人员工资。 2014年以来,市级财政累计拨付农村卫生保洁奖励资金4812万元,县(市、区)累计配套奖补资金1.33亿元。 加大对农村环卫设施的投入力度,全市建成垃圾焚烧厂、填埋场等处理设施1500个,购买垃圾收集车5776辆、压缩清运车90辆等。 以建制村为单位,按常住户每户每年60元标准适当缴交保洁费。 ——建立群众参与机制,着重解决“有力”的问题 实行农户缴费机制,推动群众共同参与、共同监督,形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共识。 ——建立奖惩考评机制,着重解决“有效”的问题 建立了市、县、乡三级考核评价体系和奖优罚劣机制。实行“每月一考评,每季一评奖,年终一总评”,对排名前三名的县(市、区)进行奖励,对行动慢、力度小、重视不够的地区和单位主要领导以及相关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限期整改。 莆田:保要素 ——落实资金 2017年市财政预算投入4500多万元用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通过制定村规民约或“一事一议”动员村民每户每年缴纳垃圾处理费60元—120元,在各村居按规定足额收缴垃圾处理费后,市、区财政分别按户籍人口每人每年不低于10元、20元予以奖励。 建立考评专项资金,从2017年起建立共建工作考评专项资金1000万元。 ——备足设施 目前,共配备环卫车辆383部,已建成生活垃圾压缩式转运站59座,平原每个乡镇有1-2座垃圾转运站,山区乡镇全部配备压缩式运输车。 2017年全市计划新建17座、改造6座生活垃圾转运站,实现垃圾转运站全覆盖;计划投资5200多万元,添置环卫车辆。 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一、二期日处理垃圾量达1050吨,三期扩建项目将于今年上半年全面竣工投产,日新增垃圾处理量1800吨。 ——配好人员 平均每486人配备1名保洁员,每个乡镇、村居均配备了卫生监督员,城厢区华亭镇对保洁员实行镇聘村用、统一管理、统一考核。 宁德:改农厕 ——目标明确、责任到人 研究制定了《 关于推进农村厕所改造及污水处理专项行动(2017-2020年)的实施方案》,市、县(市)、乡镇、村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拟用4年时间,全面完成全市2134个建制村的改厕任务。 ——立足实际、分类指导 第一时间编制了《宁德市农村厕所改造技术指南》,深入一线因地制宜指导改厕工作开展。 对采用一体化化粪池或砖砌化粪池制定了不同的补助标准(2000元至3000元),供群众根据自身情况灵活选择。 对一体化化粪池、便器、建材等必备材料,通过批量化购买保证质量、降低成本。 对改厕户登记造册,全程跟踪监督,对施工的每个程序进行拍照存档,作为补助的依据并保证改厕质量。 ——奖罚分明、完善机制 市里每年安排1000万元奖补资金,建立逐级督查工作机制,将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完成情况纳入绩效考评检查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