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场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高峰论坛在铁城邵武召开,唤起了不少民众对于古村落文脉保护与传承的探讨。 以笔者多年在闽北乡村的采访观察来看,闽北古村落多,其保护开发有成效,但不足也很明显。 先说说成效。近年来,随着各级保护意识的提升,确实有一大批古民居古村落得到保护修缮,或者至少不再任其雨打风吹去。 再说不足。一是进度慢,囿于资金有限,一些古村落的修复进度缓慢,甚至还存在拆迁违建现象;二是同质化,目前古村落的保护多以旅游开发和农家乐为主要形式,缺乏特色;三是文化传承不力,走进一个村落,想了解其文化内涵、历史记忆、民俗风情,实在困难。 论坛有一个共识:历史是根,文化是魂。一个村落的特色风貌,应该是当地居民生活的缩影,也是当地历史文化的传承。 当前古村落保护的主要矛盾是,传统文化的种种局限与村民改善生活的强烈需求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村民对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要求也日渐提高。虽说传统文化蕴含着千百年来不断累积的文化精华和无数先民的智慧结晶,但在许多方面还是受到时代的限制。如建筑中普遍存在的采光不足、隔音差、卫生设施缺乏等;而许多乡村保存下来的民间文化遗产,也不如当今的电影电视作品精致,更能带给人视听震撼…… 古村落文化遗产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既包括村落布局、衣食居行等物质文化层面的内容,也包括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村规民约、民情风俗、民间文艺等非物质文化层面的内容。它是具有我国鲜明农耕文化特色的文化景观。这一景观,核心内涵讲究的是天人合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其理想状态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循环往复过程。 但要恢复这种理论状态的古村落文化已不可能。不要说现代的社会化大生产已经将广大的乡村纳入其中,进入循环体系;即便将某个村落隔离开来,其自身造血功能也难以维系自身的持续发展。因此通过外力保护传承乡村文化是必须的。然而如何保护才是科学和有效的?关键在于“活”字。 活态。古村落文化的“卖点”,在于其具有当地民众特有的生活气息。试想,如果一个乡村没有原住民,看不到家家户户的真实生活场景,这样的乡村只会让人感到一片死寂。让一个村落的民俗、文化、艺术,在村民现实生活场景中自然流溢、展示,才是真正的活态传承。 活化。虽说传承乡村文化讲究原汁原味,但是如果真的将其一成不变搬到人们的眼前,这种没有时代感的文化很可能是一种没有生气的文化,无法让人产生共鸣。为此,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古村落的文化内涵,深度挖掘其历史文化故事,打造有独特性和差异性的古村落文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乡村再造。 活力。文创具有点石成金的力量。我们完全可以古村落核心文化为载体,将农村的传统手艺转变为手工艺术品,以创意的力量将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再通过营销的手段、产业化的方式推向市场,让古村落文化更有活力。 文化是古村落的灵魂。活态传承古村落文化,并对其进行活化再造和活力创造,这样的古村落文化将会可持续健康发展。(刘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