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风社工和村干部一起探讨农村社会工作。 海风社工组织孩子们清洁家园。 海风社工和“环保劝导队”的老人们商讨环卫工作。 海风社工在村里开展环保宣传活动。 东南网4月2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黄琳斌 实习生 钟淑琪 陈莉君 文/图) 阅读提示 2015年8月,省民政厅选择福州、泉州和厦门的4个村,启动首批省级农村社会工作试点。今年,省民政厅又启动第二批试点,覆盖9个设区市,共计10个试点村。试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导民办社工机构到农村开展社工专业服务,帮助村民解决困难和问题,促进农村城镇化进程,提高农村自治管理能力,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近日,记者到首批试点之一的福州闽侯县青口镇付竹村,实地探访。 巧借重点人群,打开工作局面 “谁来告诉我,家里什么地方污染最厉害?厨房、卫生间、卧室还是客厅?”“卫生间!”“客厅最脏!”“不,是厨房!” “那请陈鑫小朋友给大家说说,为什么厨房污染最严重?”“因为炒菜会产生油烟,洗菜切菜会产生厨余垃圾,还有剩饭剩菜一般也放在厨房。”“答得好,加一分!请听下一道题。” …… 4月16日,闽侯县青口镇付竹村村部会议室里,一场少年环保知识竞赛正在进行。主持竞赛活动的是福州市海风社工服务中心社工、福建师大社会历史学院社工系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秦小花,参加竞赛的是付竹小学的孩子们。现场气氛热烈,孩子们争先恐后地答题,会议室里不时响起掌声、笑声。 海风负责人、师大社工系温谋富老师介绍,海风是由福州部分高校教师组成的民办非营利公益组织,受托在付竹村开展农村社工试点,目前试点工作已进入第二期,这场竞赛是本期的“开幕式”。 为什么要选付竹村作为试点?村党支部书记黄初良解释说,这个村是城乡接合部的一个典型,全村户籍人口约3800人,其中外出务工1000多人,同时外来人口也有700多人。这里有汽车城、建材市场等,村集体收入主要靠收取租金,去年收入约380万元。 “虽然这里村民的生活水平不比城里差,但不少人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还停留在落后农村的层次上。最明显的一个表现是,卫生意识比较薄弱。村干部也想了不少办法,但效果不明显。我们希望社工能够用他们的专业办法,协助提高村民维护家园清洁的意识。”黄初良说。 试点工作第一期的项目主管、师大社工系硕士研究生张长隆,在村里整整住了一年。说起这一年的酸甜苦辣,他感慨良多。 “刚到村里的时候,真的很困难。我是闽南人,不会讲本地方言。村民不信任一个毛头小伙,最多站在家门口跟我讲几句话,不让进屋。”小张笑着说。 记者问:“那你是怎么想办法融入村民当中呢?”小张说,他是从孩子身上打开局面的,因为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和家长的关系又最亲密。“海风扎根高校,与大学生志愿者联系密切,而且各种专业的都有。我们请来相关专业的志愿者,为孩子们举办书法、绘画兴趣小组,提供课业辅导,这样就逐渐认识了他们的家长,走进了他们的家门。在家长支持下,我们又组织孩子们开展环保宣传、清洁家园、慰问困难家庭和孤寡老人等活动。老人和妇女也是我们‘拉关系’的重点人群。我们请来志愿者为老人讲养生知识、教妇女跳健身操……就这样,一步一步融入村民当中,建立信任,利用农村的‘熟人文化’,不断推进工作的开展。” 小张讲了一件事:一次入户探访,他看到一名老人拿起已经泛黄的老伴照片,说起当年的故事。他听了深受感动,于是在大学生志愿者中召集了6名同学,为村里的老人拍照。在为一名70多岁的老奶奶拍照前,她还特意换了一件衣服。拍照时,老奶奶脸上笑开了花。她说,这是她第一次拍照。 孩子们在学校就接受环保教育,喜欢参加集体活动;老人们有一定威信,说的话有人听;妇女们是做家务的主力,垃圾主要由她们处理。张长隆表示,维护家园清洁的意识、行为和习惯是会互相感染并持续传播的,做好这3个人群的工作,特别是再发挥他们中“领导”“精英”的力量,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