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5月1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吴柳滔 通讯员 李昌银)近日,政和县石屯镇石门村贫困户李千荣得到了来自邮政储蓄银行政和县支行的2万元贷款,准备利用这笔钱种芦柑。 2012年,由于一场意外,李千荣暂时失去了劳动能力,家庭陷入贫困。休养了几年,他的身体有所好转,但如何摆脱贫困成了摆在他面前的棘手难题。 经人介绍,李千荣选择种植芦柑,可是购买苗木的钱从哪里来呢?4月27日,他找到了村支部书记何良文。在支部的协助下,当天晚上,政和邮储银行的工作人员来到了村里,上门为李千荣办理了相关手续。 5月1日,李千荣就拿到了2万元贷款。这是政和县政府与邮储银行专门提供给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一种自主贷款,不需要实物抵押,由县三农小额贷款协会提供担保,贷款利率为4.35%,贷款期限为一年。贷款到期后,贫困户享受政府全额贴息。 “没想到只是跟村里说了一下,过三四天就拿到了2万元。有了这么多本钱,我对脱贫有信心了。”李千荣说。 同李千荣一样得到贷款的,还有同村的陈清弟。他由于患小儿麻痹症彻底失去了劳动能力,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听说李千荣得到了贷款,他也找到何良文寻求帮助。考虑到他没有劳动能力,支部为他申请了邮储银行的“农贷通”扶贫贷款。 邮储银行为陈清弟选择了位于石屯镇的福建省白牡丹茶叶有限公司作为他的帮扶对象。在县三农小额贷款协会的担保下,邮储银行为陈清弟提供5万元免抵押、免利息的扶贫贷款。这笔贷款不经陈清弟的手,直接投资进了白牡丹公司。他就这样成了白牡丹公司的“股东”,公司每年支付给他不少于2500元的分红。如果公司还不上这笔贷款,他也不用负责,风险由三农小额贷款协会承担。 贫困户一句话就能得到贷款的背后,是政和县三农小额贷款协会、邮储银行和各村党支部所做的大量工作。 银行需要放款投资,贫困户需要资金创业,但双方交流不畅。 “我长期在村里,对贷款什么的不懂,也很少接触银行,可是有村党支部牵线搭桥,我心里就有底了。”李千荣说。 邮储银行政和县支行行长康杰表示,如何将金融知识和扶贫贷款信息送到贫困户的身边是一个问题,如何选择有贷款需求的贫困户也是一个问题,而与村党支部建立联动关系,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好办法。 “一个贫困户,他是因为好吃懒做致贫的?还是因为客观原因致贫的?他把贷款拿去创业还是赌博?他的创业项目有没有前景?”何良文说,一方面,支部熟悉村里的情况,对于村里的贫困户知根知底;另一方面,贫困户对支部高度信任,对支部带来的金融知识听得进去。 4月1日以来,政和邮储银行在石屯镇各村党支部的配合下,利用夜间入村开办金融扶贫讲座。对于有贷款需求的贫困户,支部进行考察挑选,联系邮储银行上门办理业务,贫困户不出村就能得到贷款。 目前,政和邮储银行以石屯镇为试点,与全镇所有村党支部形成了联动关系,完成了对全镇贫困户的金融扶贫覆盖。截至4月底,邮储银行已对石屯镇发放扶贫贷款近500万元。这项机制还在向全县推广,目前,邮储银行已对全县发放扶贫贷款3793万元,涉及576户贫困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