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游 全域处处是景 近日,记者从松溪县城沿着县道X831往北行驶约半个小时后,一座写有“田美东源”的木制牌坊映入眼帘,这是溪东乡东源村村口,与渭田镇交界。以此为起点,继续往北走直到溪源村,就是长达15公里的省级景观带——溪东乡美丽乡村景观带,它串起了溪东乡9座美丽乡村,以及点缀其中的古村落、采摘园、瀑布、水库等旅游点。 一路行来,春光无限,目不暇接。即使没人居住的空旷路段,路边也种满了景观树和花卉。县道旁的一些村庄,与周边的青山绿水和谐相融,也成了美景的一部分。 “房屋是村庄的外衣,是村容村貌的重要展示面。”松溪县主管美丽乡村建设的县委宣传部长陈世光认为,土墙土瓦、青砖青瓦是乡愁记忆的一部分,应当予以保持,不要进行涂装;砖混和框架结构则用现代材料和现代风格装饰立面,使其协调美观;坡屋顶是松溪县传统房屋的建筑风格,县里鼓励旅游线路沿线村庄的平顶房屋改造成坡屋顶。 为了更好地推动乡村房屋立面修缮工作,松溪县政府出台了《松溪县村庄整治房屋立面修缮和景观带建设补助办法》,使村民有了主动改造村容的积极性。2016年,县里对该项工作投入500万元,今年计划增加到1000万元。 这是一个普通松溪县城家庭的周末。早上8点多,开车或乘坐公交车10多分钟到福当山森林公园。在山脚下的寺庙里吃一顿斋饭或白粥后爬山。从森林公园下来已是11点,在寺庙门口买一些当地村民生产的红糖、茶叶、蜂蜜。开车十分钟来到大布民俗文化村,在“八大碗”农家乐吃顿午饭。午饭过后,到村里的古码头参观,闽江防洪工程四期把这条河堤建成了一处景点,不少游客在长亭二楼里的木凳上睡着了。下午再到村中建于唐代的罗汉寺状元殿敬香,为家中上学的孩子祈福。再到大布民俗馆参观,最热闹的时候,该馆一天接待游客上万人次。傍晚,到映山红山庄吃过饭再回城。这座仿古山庄是当地人投资3000万元所建,装修高档且有文化底蕴,可同时接待300名客人用餐,但人均消费不到50元。 上面这条旅游线路,全部在河东乡完成。想体验采摘乐趣,可以去长巷村;想去探秘玄武岩地质公园,可以去岩后村。仅河东乡就有民俗文化乡村旅游、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红色革命之旅等7条旅游线路。全县每个乡镇都有自己的旅游线路,县里则用湛卢文化游、特色商品游、美丽乡村游和生态风光游等主题把这些线路组合起来,连成一片。 宜居 从搞卫生开始 今年,松溪县祖墩乡上店村出现了一座“垃圾分类兑换银行”。在“银行”里,村民可以凭垃圾兑换肥皂、牙膏等日用品,孩子们能兑换到练习本、铅笔等学习用具。 这是祖墩乡在试点了3年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后的一个创新做法。2014年,祖墩乡在集镇所在地试点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引导村民把垃圾分为“可腐烂的”“不能腐烂的”两类归集,“可腐烂的”垃圾由镇里统一收集进行沤肥处理,“不可腐烂的”垃圾又分为可回收、不可回收两类,不可回收的垃圾经过压缩后转运到县里进行无害化处理。 “通过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我们乡的生活垃圾已连续三年年均减量10%以上,垃圾总量由2013年的1160多吨,降到目前的900多吨。”祖墩乡党委书记陈建斌介绍说,县里有奖励政策,每转运出一吨垃圾就能得到补助100元。可祖墩人有自己的想法:乡村美不美,村民的卫生习惯很关键。 “几年前,我们村里也是垃圾乱扔、乱倒,河里、沟里、路边,都是垃圾。”上店村保洁员赵玉秀说,“现在,村里几乎没有什么垃圾需要打扫了。”陈建斌表示,美丽乡村建设从搞卫生抓起,抓来了国家级生态乡、省休闲农业示范乡称号,现在成立垃圾分类兑换银行,可以把建设宜居乡村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东源村的美丽乡村建设也是从搞卫生开始。2015年底,该村拆除了猪栏、鸡圈、公厕等卫生死角。村两委主动作为,沿着县道X831修建了贯穿全村的1000多米长的花坛,沿着村口的山脊修建了400米长的仿长城休闲步道。村部前原有一条臭水沟,去年底,村里争取到县里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投资40余万元进行改造,建成了村中一景。水渠清澈见底,水中游动着上百条锦鲤。水渠上的通道做成石拱桥,村部和水渠之间的空地做成小广场,村民们坐在石凳上聊天、带孩子,有的村民在拱桥下直接用渠水洗菜、洗衣服。 河东乡长江村在2015年以前,是全乡最脏乱差的村。乡政府整合小流域治理等各种项目资源,按照县里提供的美丽乡村建设规范,对长江村改造。现在,长江村不仅成了全乡最美的四星级美丽乡村,而且独自撑起了一条乡村旅游线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