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天早晨,曹阿姨都会用豆浆机给全家打一杯营养丰富的米糊。白色的大米、黑色的黑米,紫色的紫米,红色的红米,黄色的小米……早已进入家庭采购清单,然而面对“紫糯米”这个“新面孔”,北方生北方长的曹阿姨却犹豫起来。“颜色一样,紫糯米和紫米有什么不同?”为了解答曹阿姨的问题,笔者专门咨询了福建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种科学家郑建华。 “紫糯米又称黑糯米、血糯米,是紫米中的糯米。”郑老师介绍说,它和普通紫米的区别在于其糯性,和普通糯米的区别在于它的种皮上有一层薄薄的紫色物质。因此,普通糯米是将糯稻谷去除谷壳、胚和种皮,加工成精米;而紫糯米为保留其特有的紫色种皮,在加工过程中仅去除谷壳,加工成糙米。 紫糯米在我国历史悠久。据《定番州志》记载,紫糯米在宋代即成为“贡米”,是御餐中的珍品。“紫糯米富含花青素、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黄酮等元素,膳食纤维丰富,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民间常将它作为补品,因此紫糯米又有‘药谷’之称。”郑老师告诉笔者,在市场上,紫糯米的价格比普通糯米高一倍甚至更多。 紫糯米主要用作粮食或酿酒,也有食品企业将其加工成八宝粥、紫米糕或紫馒头等产品。然而,由于终端产品较为单一,深加工开发不够,紫糯米消费量一直上不去,因此紫糯稻虽然在我国许多地方均有种植,却始终是个“小种类”。 其实,紫糯稻这个“小种类”并不简单。据介绍,紫糯稻分为籼紫糯稻和粳紫糯稻两大类,有常规品种也有杂交品种。比如在云南、海南等少数民族地区仍保留种植的一些地方紫糯稻品种,就是常规品种,而育种家通过杂交手段选育而成的品种则是杂交品种。 “同样是紫糯稻,杂交品种与常规品种相比具有产量高、优势强、植株形态好、抗倒伏等特点。”郑老师说,杂交紫糯的产量比常规紫糯高20%-30%,目前有些品种亩产已达到千斤,接近普通杂交稻的水平,而且品质与常规紫糯相当。 尽管杂交品种优势明显,目前种植的紫糯稻仍然以常规品种为主,亩产只有400-600斤。究其原因,主要是杂交紫糯稻研发的空间尚未完全打开。 “紫糯米市场消费有限,农民对于紫糯稻种子的需求也很难上去。”郑老师坦言,这就导致包括自己在内的绝大多数育种人员,只是将紫糯稻品种的研发作为副业。 事实上,紫糯稻在抗病性、适应性改良方面仍有很大提升潜力。“杂交紫糯育种的难点在于选育紫糯不育系。”郑老师解释道,糯质性状属于隐性基因遗传,育种的亲本必须均是糯质,后代才能产生纯合糯性;亲本还必须是紫色种皮,多基因聚合。“杂交紫糯品种需要同时具备紫米、糯质、优良不育系综合特性,才有生产开发价值。”他说。(王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