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宁将推进精准扶贫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相结合,实施“春风”工程村集体收入增收三年行动计划,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特色产业,把部分财政扶贫资金折算成贫困村、贫困户的股份 东南网6月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陈亮 通讯员 邱灿旺)如何才能尽快脱贫?2015年,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泰宁,将推进精准扶贫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相结合,实施“春风”工程村集体收入增收三年行动计划,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村经营组织,增强村集体自身“造血”功能,带动贫困农户增收致富。 贫困户腰包鼓了 廖冬林是泰宁县大龙乡角溪村的贫困户。前些年,他在村里的水电站打杂,收入微薄。今年,他多了个身份——库区安保员。 “现在我有三份工作,除了电站那份,村里的渔业合作社聘我当保安,还兼金湖库区的保安,月收入有3300元,养家没问题。”谈起现状,廖冬林很是满意。 角溪村河流水域面积广、水质清澈、渔业资源丰富。早几年,偷捕、电鱼、乱垂钓等现象屡禁不绝,对渔业资源造成破坏。 为改善这一状况,2016年3月,村两委用争取到的“春风”工程20万元,作为村集体入股资金,成立角溪渔业专业合作社,在1500亩水域范围内养鱼。合作社以“村集体+村民”的形式吸纳全村106户村民为股东。同时,成立专业捕捞队和安保部,吸收6名贫困户到岗任职,廖冬林就是其中之一。 合作社成立后做到统一投放鱼种、统一养殖管理、统一捕捞、统一销售。这样一来,不仅贫困户有了工资收入,村集体每年也创收3万多元。 “合作社给每户贫困户2000元入股资金,乡政府再为每户提供3000元,带动他们共同致富。”村主任张建荣介绍,今年一季度分红已发放到贫困户手里。 村集体收入多了 来到高速公路互通口附近,毗邻205省道的朱口镇音山村,一座现代化的智能温控大棚映入眼帘。丝瓜、茄子、西瓜、西红柿等果蔬长势正好。 借助交通区位和连片流转土地的优势,朱口、丰岩、大田、下渠、儒坊、大布这6个有省派驻村干部任职的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聚力,联合建起智能温控大棚。 为保障项目能顺利实施,泰宁县及时下拨140万元“春风”工程专项资金,并向上级各部门争取到305万元资金。 “智能温控大棚建成后,通过招商引资方式,种植时令果蔬,每年可提供不少于35万元的租金收入,可为7个项目村每年增收5万元以上。”朱口镇党委副书记严绪文告诉记者,随着项目效益增长,还带动周边的贫困人口来务工就业。眼下,泰宁正在加快将其打造成集农业科普、种植、观光采摘、生态餐厅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与休闲旅游综合体项目。 “‘春风’工程因地制宜,把资金用在刀刃上,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特色产业,将部分财政扶贫资金折算成贫困村、贫困户的股份,加快贫困户脱贫步伐。”泰宁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黄秀琦介绍,为保障“春风”工程有序进行,泰宁县安排1200万元专项基金,对村级组织申报项目进行扶持,产生的收益归村级组织管理支配。同时,充分发挥县发改、国土、农业、林业等部门的要素保障作用,加大对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的支持力度,协调金融单位对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给予信贷支持,并出台考核激励政策,充分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今年是“春风”工程村集体增收三年行动计划的第三年。截至目前,泰宁已累计投入810万元,通过开展“多村捆绑、特色种养、资源开发利用、资产盘活、乡村旅游开发、股份合作”等6种可学可复制的村集体收入征收模式,实施35个项目,涵盖49个村,已有15个项目涉及的22个村实现每村集体增收3万元以上,带动150余户贫困户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