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垦经过七十多年的艰苦创业,已经发展成为农工商综合经营、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科教文卫等设施较为完善的经济社会系统。农垦经济中农业总产值从2002年的726.38亿增长到2015年的6902.48亿元,农垦区域经济在促进农垦旅游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促进作用。 农垦旅游,是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导下,以“开垦荒地,以便进行农业生产”的农垦基地所形成的环境优势、生态优势和人文优势为基础,结合当前旅游需求,开展的融湖泊观光、生态湿地旅游、农业旅游、农业技术示范、农垦文化体验等一体化旅游活动。 由于农垦旅游所依托的垦区在全国范围内均有分布,因此农垦旅游从一诞生就具有天然的优势。目前,旅游业对农垦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升,全国农垦初步构建起了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体系,培育打造了一批知名度较高的旅游目的地,旅游酒店和旅行社实现较快发展,农垦旅游信息化系统得到逐步完善。而充分发挥农垦旅游所具有的优势,将有效推动我国农垦旅游进入4.0时代。 环境独特,资源丰富。全国农垦有1785个农场,大多数远离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具备发展生态旅游得天独厚的天然资源优势。垦区内的各农场分布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景观多姿多彩,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有各类国家级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分布较广泛的原始森林,这些都为农垦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环境资源支撑。 产业完整,基础雄厚。农垦系统的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整体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机械化程度高,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发挥着示范带动作用。农垦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种植,开发新特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并引入电商和互联网技术等,这些都是发展农垦旅游的重要资源。同时,农垦系统中的特色农业资源和农业基地为农业科普教育、观光采摘、农业休闲等创造了良好的开发基础。 区位特殊,文化多元。农场分布在全国各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不少农场位于边境,与周边国家接壤,文化融合景观明显。也有一部分农场位于少数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并依托“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军垦文化”、“知青文化”、“红色文化”以及各垦区丰富多彩、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这些都是农垦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文化内涵。 产业培育,全面推进。农场基础建设较好,全国部分农场已建设成为了各具特色的新型小城镇,农场招待所、宾馆酒店、度假别墅、信息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交通、住宿、餐饮、购物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全面提高了小城镇整体服务水平,完善了服务功能,为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政府重视,倾力扶持。近几年,随着农垦部门对旅游发展的逐渐重视,农垦系统旅游产业有了快速的发展,少部分农场紧抓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和旅游产业高速发展的双重契机,积极推进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在农垦系统中形成了大力发展旅游的氛围,特别是2016年《国家旅游局农业部关于组织开展国家现代农业庄园创建工作的通知》出台,提出到2020年建成100个国家现代农业庄园,为农垦旅游发展提出了重点抓手和农垦旅游示范建设的实施路径,对促进垦区农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大推动意义。(农业部农垦宣传文化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