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创新,完善标准化技术体系 可观的经济效益、较低的种植难度,对于百香果产业,目前业界普遍的看法是,前景可期,大有可为。然而,百香果产业化,并非易事。 “尽管百香果种植技术相对简单,对病害也早有应对之策,但并不意味着毫无风险。”台湾南投农业联合社理事主席、长期从事百香果研究的专家吴记表示,百香果产业化之路,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即是确保苗源品质。应构建完善的技术体系,制定行业技术标准,并指导果农按标准生产。 在这一方面,新罗区已有尝试。去年9月,新罗区举办百香果产业推进会暨海峡两岸百香果产业论坛。随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农业食品标准研究所授予新罗区“百香果国家标准化研究基地”称号。中国百香果质量检测中心及百香果国家种植基地亦落户新罗。 与此同时,新罗区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机构合作,共建百香果国家标准化研究基地,共同编制《百香果质量分级》《百香果生产加工技术规程》《百香果栽培技术规程》等行业标准。 “当前,百香果产业市场上品种更新换代迅速,不同品种价格悬殊。但与之对应的,本土品种创新却较少。”新罗区农业局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站长林育健说,提升品种创新能力,同样迫切。 从去年开始,新罗区专门组织农业专家对百香果品种进行筛选研究。经过多番努力,筛选出1个香气浓郁、汁多味浓、品质优良的百香果杂交品种和1个鲜食加工兼用的百香果紫果品种,即福建百香果1号和福建百香果2号。去年年底,这两个品种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专家组审定,并开始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2015年,新罗就已制定出台了百香果产业发展规划。其中,明确了苗木补贴、加工补贴、认证补贴等一系列产业政策。”林育健介绍说,根据规划,未来新罗区将建立一个年繁育苗木15万株的百香果基地;在红坊等百香果生产大镇各新建一个百香果产品批发市场;在白沙镇建设年加工处理能力1.2万吨的百香果商品化处理包装厂;在雁石镇建设一条年加工鲜果0.5万吨的百香果深加工生产线。 培育产业链,打造特色地域品牌 市场利好,加上政府的持续引导和力推,新罗百香果无论是在种植面积,还是鲜果产量上都迎来了大幅增长。而随着百香果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农产品普遍面临的产销问题,同样无法回避。 “发展百香果产业,重点应要提高与种植业相配套的深加工水平,培育完整的产业链条。”新罗区百香果产业协会会长李海林认为,仰赖企业和专业大户的带动,新罗当地百香果产业粗加工大步向前发展,而技术要求更高的百香果深加工产业,尚存短板。 幸而,百香果产业链的培育,新罗区早已上路。从2015年开始,新罗区农业局与龙岩学院闽西食品研究所合作,共同研究百香果深加工技术。目前,该项目已成功研制出百香果果酒、果冻、果冰、速溶果晶和果壳泡菜等系列产品。下一步,将开展精深加工技术的研究,为高附加值产品的产业化生产提供技术服务。 产学研合力,并尝试进行成果转化,龙岩百香果企业同样未落后。“最近,企业投资了370多万元新建两条百香果深加工生产线。”卢兴昌说,目前维莲食品每年生产的百香果蜜饯及百香果原浆300吨以上。企业还与村民签订收购协议,构建“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体系,保证种植与加工不脱节。 “跟省内其他地方相比,新罗区的百香果种植主要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为主,标准化、规模化运作走在前列。”在李锦光看来,由于起步早、成规模、栽培技术相对较高,新罗百香果已具有一定的产业优势,并产生了一些具影响力的品牌,但抱团谋发展亦不可少。 “对此,我们将继续采取‘政府引导、农民主体、龙头带动、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以标准化果园建设为基础,产业化经营为纽带,加工与鲜销结合,内销与外销并举,整体推进百香果产业发展。”李锦光说,培育百香果产业链与打造具有特色的地域品牌并举,还将导入休闲农业,促进百香果一二三产业融合,引领水果产业的转型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