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7月20日讯 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明家庭,到不拘一格创建美丽乡村,再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正深刻改变我省农村面貌和农民生活方式,显现出强大的力量。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没有农民素质的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无法实现。与此同时,农民文明素质的提高、文化生活的丰富,将使他们获得感增强。从乡村文明中汲取智慧和资源,让德治和法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将促进中国特色乡村治理的完善。把广阔农村变得更加文明美丽,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将有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可以说,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一环,是推进“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抓紧抓好。 近年来,我省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工程、民心工程,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主题,在“五个坚持”上下功夫,即坚持突出思想道德内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和壮大乡村建设主体;坚持深化移风易俗,树立和弘扬文明和谐新乡风;坚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绘就和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坚持发展社会公共文化,保障和维护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农民从中得到很大实惠。但也应当看到,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与农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有一定差距,我们要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部署要求,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上新水平。 核心价值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力量。我们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使乡风民风美起来。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农民进行思想教育和科学知识、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培训,培育新型农民;加强农村家庭文明建设,传承良好家风和家训,培育优良家风;制定完善乡规民约,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培育文明乡风;继承和弘扬有益于当代的乡贤文化,宣传改革发展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培育新乡贤文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农民群众广泛认同、自觉践行。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既直观反映农村文明程度,也是美丽乡村的外在表现。我们要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使人居环境美起来。这需要我们坚持规划先行,让田园风光、农家情趣永驻乡间;整治脏乱差,建设干净整洁、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加强保护环境,还农村绿水青山、蓝天白云。 文化惠民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美丽乡村建设题中应有之义。我们要大力推动农村文化繁荣发展,使农民文化生活美起来。为此,要在有用、适用、综合、配套上下功夫,加快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加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上下功夫,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在传承乡村文明、乡土文化上下功夫,留住乡韵、记住乡愁。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各级党委切实履行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责任,各级文明办发挥好牵头协调的职责,各有关部门分工协作,同时加大以城带乡、城乡共建力度,推动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产品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必能形成强大合力,加快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形成城乡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王志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