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文明村泉州泉港区界山镇东张村与村内企业通过开展联建活动,互帮互助,使企业发展壮大,新农村建设也上了新台阶—— 东南网8月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王帅 通讯员 庄国辉) 一笔“救命”钱 近期,泉州市泉港区界山镇东张村,一场重大村务决策民主听证会举行。 村民代表通过投票表决是否“拿出400多万元的村集体收入,购买村里一家企业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及地面附属物(厂房),再以每平方米5元的价格返租给企业”。投票之前,该提议已在村里公示了10天。 为何要买了再返租?原来,这是一家较早入驻东张村的出口企业,产品主要销往欧美,好年景时,每年营业额3000多万元。去年开始,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这家与村里联建的企业出现现金流严重短缺,陷入停产、搬迁困境。 “通过购买固定资产,既可盘活村集体收入,企业也有了钱解燃眉之急。”听证会上,村支书陈志成向村民代表解释道,加上税费总共400多万元的支出是由专业评估机构测算出来的。 表决之前,也有村民代表表达“万一企业经营不善,倒闭了咋办”的担心。不过,马上有人提出:“如果倒了,可租给别的企业,村里财产不会受影响。” 最终,36位与会村民代表全票通过这一提议。 拿出接近一半的村集体收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这是陈志成担任村支书以来最大的一笔开销。对他来说,下这样的决定并不易,全票通过,让他放下心中大石。“这家企业在2011年落户我们村,对我们村作过不小贡献,我们不能见死不救。”他说,“村企联建不是派干部到企业指手画脚,而是要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得到这笔“救命”钱,企业负责人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太好了!有了这笔钱,我们就有了东山再起的资本。” 企业反哺,村强民富 东张村是省级文明村,地处泉港区西北部,与莆田交界,全村3099人。十几年前,该村的年集体收入为零。2000年以来,为解决土地闲置抛荒,增加村民收入,东张村陆续引进企业入驻。截至2013年底,入驻企业已达10余家。在村集体收入飞涨、村民收入增加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 “企业多导致流动人口多,治安是个大问题。”陈志成说,此外,由于缺少统一规划,常会遇到企业要招工时招不到人,村民想打工企业又满员的情况。 能不能成立一个组织,协调解决这些问题?村党支部与联建企业党支部组成东张村党总支部。 最初,联建企业只有4家,利园农业技术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利园是家综合型的国际化现代农业公司。去年,公司生产果蔬5000万公斤,产值2.3亿元,提供农村劳动力工作岗位500多个,增加农民收入800多万元。这些成绩的取得,并不是一帆风顺。从最初占地1200亩到如今3000多亩,成为全省最大的特色农业规模设施蔬菜基地,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离不开党总支的鼎力支持。 “征地是个大难题,村干部会帮助企业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利园技术总监彭远水于2008年来到东张,见证了企业的成长过程,并切身体会到党支部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于是,前年他积极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如今,东张村有大小企业共计15家,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到2016年,该村年集体收入已超100万元。 经济好了,村里各项事业也蓬勃发展。近几年,东张村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先后投入2665万元用于发展民生事业,其中企业捐资占了大半。利园投入300多万元,建设标准化农田设施;天线宝宝及本村乡贤共同集资600万元建设文化宫、老年人门球场;同仁医院每年为全村400多位60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免费体检;维真工艺公司投入50万元,把东张打造成远近闻名的“油画村”…… “省级文明村”“省平安创建先进村”“泉州市十佳美丽乡村”……去年,东张受到省、市、区各级表彰14次。陈志成把这些荣誉看得很淡,他觉得能否壮大村集体经济,让村民幸福感提升,是考验村级组织是否具备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的试金石,东张村通过村企联建找到了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