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8月1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吴柳滔 通讯员卢宝珠)近几日,家住邵武市沿山镇上樵村的徐发生和妻子每天3时左右就起床出门了。他们要赶在太阳出来之前把田里的竹荪摘好,这样烤出来的竹荪雪白漂亮,能卖出好价钱。徐发生告诉记者,尽管每天披星戴月地干活,但夫妻俩忙得开心。今年竹荪收成好,他们家有希望靠这4亩竹荪脱贫。 今年55岁的徐发生肢体残疾,干不了重体力活,家里几乎没有收入来源。去年,他家的破房子被泥石流冲毁,种的1亩竹荪也被冲走了。就在绝望之际,邵武绿农食用菌有限公司免费给他们送来了希望——竹荪菌种。该公司派技术人员上门全程指导种植,采收的竹荪还保证回购。徐发生给记者算了算,4亩竹荪今年收入能有3万多元。想到这,他干活有劲,盖新房有劲,脱贫有劲。 背靠着绿农公司这棵“大树”,还有更多像徐发生这样的贫困户通过“造血”走上脱贫路。绿农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实施“种苗赊销、技术指导、资金扶持”等措施,带动贫困户40多户,增收200余万元。今年,公司又与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3年帮扶协议,帮他们脱贫。 在邵武,贫困户可以背靠的“大树”还有很多。邵武豪顺兔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丰华农民养兔专业合作社,通过“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形式,采取“农户入股、企业代养、保底收益”的模式,帮扶20户贫困户。这些贫困户只要申请5万元扶贫小额信贷,年底就有10%的收益分红。南武夷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不仅无偿赠与2.5万元股份给25户贫困户,还通过“党员认领”的方式,让合作社党支部党员开展结对帮扶,为贫困户提供免费培训和技术指导。 在扶贫攻坚战中,这种“大树+贫困户”的“造血式”扶贫是邵武市的重要战术。当地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实施产业精准扶贫,重点扶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业大户等,发挥他们引领帮带的作用,在中药材、食用菌、林下经济、苗木培育、特色养殖等产业上帮扶贫困户。 据统计,目前,邵武市参与帮扶的龙头企业和合作社有24家,帮扶贫困户171户。同时,设立扶贫小额信贷资金管理平台,注入金融“活水”,为贫困户和帮扶企业提供贷款保证。截至6月,邵武已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767.8万元,其中贷款贫困户50户,贷款总额217.8万元;贷款企业37家,贷款总额1550万元,带动贫困户344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