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8月25日讯 我国各地民居反映了不同时代的风貌,留下了一代代农村匠人的杰作佳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式各样的新楼房在乡村拔地而起,而不少自建房与村落风貌格格不入,传统特色消失殆尽。一方面是因为缺少整体规划,一方面与修建者水平普遍不高有很大的关系。建设美丽乡村,还必须补上乡村建筑师这一“短板”。 时至今日,许多农民盖房子,都是找村里熟悉的工匠,动员亲朋好友帮衬,就把房子盖了。石匠、砖匠、木匠、瓦匠各擅其能,他们中不乏能工巧匠,却也良莠不齐。“土师傅”与专业建筑师的水平毕竟有差距,从匠到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当一个合格的乡村建筑师并不容易。在城里,规划、设计、施工都有专业的团队负责,分工明确,技术力量雄厚。而在乡村,盖房起屋虽属百年大计,但毕竟是一户之需,业主大多无力也不愿意承担不菲的设计费用,专业设计师对小项目也没多大兴趣。事实上,农村盖房一点也不省心,不但要顾及风俗习惯、邻里关系,还要考虑经济能力、个人需要等诸多因素。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对乡村建筑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要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问题,要满足现代化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习惯的要求,既富有时代气息,又与环境协调,殊非易事。农民盖房子请托的师傅,已不再只是 “万金油”式的“赤脚医生”,还要成为拥有一定专业素养的乡村建设实践者。 乡建运动方兴未艾,光靠城市设计师“上山下乡”全面参与并不现实。建设美丽乡村,要发挥在地工匠的积极性,探索建立乡村建筑师的培养制度。优秀的乡村工匠日渐凋零,这是让人忧心的现象。一方面要帮助老艺人掌握现代技艺,一方面要吸引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年轻人返乡工作,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传承人。一些地方有计划地组织乡村建筑师技能培训,让工匠们掌握一定的现代建筑技术,开展资格认证。一些乡建项目也通过吸纳在地师傅参与设计、修缮,让他们接触了解现代设计的理念和做法。著名建筑设计师苏童在改造项目中,邀请熟悉天水当地传统木结构房屋做法的木匠来指导施工,并评选出首届“村师傅设计奖”。这些做法都值得借鉴。 近期,福建省住建厅正开展传统建筑名匠认定工作,旨在挖掘我省城乡传统建造技术的优秀传承者和代表性人物,标杆立旗,轨物范世,这对提升传统建筑工匠地位、传承发扬传统制造技术、弘扬传统建筑文化都大有裨益。(方不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