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搭上顺丰冷链物流,福安葡萄解决了销售的“最后一公里”,并通过立体种植,推行“1+N”模式,帮助农民增产又增收 东南网6月2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李向娟 东南网记者 陈翊群 通讯员 吴庆堂) 搭上“冷链物流车” 近日,家住福州市区的刘女士给“水果姐”发送了微信订单,“1箱4.5公斤(含箱),120元”。次日下午,葡萄便送到了她家。“这葡萄,上午采摘,下午就到,真是新鲜又快捷!”刘女士甚为满意。 “水果姐”是福安赛岐镇象环村村民陈贵莲的网名。“今天接了最后一单15件,上午快递送完,这一季的象环葡萄基本销售结束了。”近日,陈贵莲受访时说,利用在家带孩子的闲暇时间,她将公婆家种植的葡萄通过朋友圈、微博、QQ等渠道推广销售。 从第一年卖了几十件(箱),到第二年的数百件,再到第三年上千件……陈贵莲告诉记者:“这两年,我公婆家的12亩葡萄,主要都是我在网上卖出去的。去年卖了17万元,今年卖了20多万元。这需要感谢‘果之道’公司的陈总引进了顺丰专线,让福安果农尝到快捷的甜头。” 与顺丰合作的福安葡萄物流解决方案,是在福安农业部门牵线搭桥下,通过“果之道”供应链公司合作实现的。“我们解决了前端果园到物流的一公里,而顺丰解决了到客户手中的‘最后一公里’。”福建“果之道”供应链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海滨如是说。 以往,象环葡萄的价格较低,许多果农都是在村里等客商来收购葡萄。“后来,我们果农还把葡萄一件件运到赛岐、福安等车站,再通过客车寄给客户,很麻烦。”陈贵莲说。 如今,在象环村采访时,记者见到,一大清早,一辆辆冷链物流车排着队,等待装葡萄鲜果,一派繁忙景象。陈海滨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过去按传统的销售模式,一公斤葡萄售价在14元左右。现在走冷链配送,按品牌包装销售,一箱葡萄可卖120元。扣除箱子、物流成本20元,还可净收入100元。” 货畅其流,销路不用愁,还能有好效益,这自然吸引村民扩大种植面积。目前,福安葡萄种植面积达5.5万亩,年产量7.5万吨,成为我省重要的葡萄生产基地之一。 立体农业玩转多元效益 “福安葡萄每年7月10日左右采摘,赛(岐)湾(坞)片区先摘40天,再轮到松罗、晓阳片区40天。”福安农业局局长叶细玉告诉记者,现在,赛岐象环村、苏阳村等地葡萄收获告一段落,松罗乡等地晚熟葡萄开始陆续上市了。 松罗乡是典型的山区农业乡镇。2005年,该乡引进避雨栽培种植葡萄。“好管理,农残减少,品质好,价格提高了。”松罗乡松罗村村民郑柯发说,当年引进避雨栽培种植后,亩产1000公斤,利润也有7000元。 2006年松罗乡80%种植户开始推行避雨栽培种植葡萄,乡政府给予相应的资金补贴,并组织相关栽培技术培训,预防病虫害等。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松罗逐步发展成福安葡萄的主要产区之一。葡萄种植收入占村民总收入的五成。“但松罗葡萄产业发展单一,市场抗风险能力弱,难以长远发展。”松罗乡党委书记缪建辉等调研后发现,葡萄种植必须玩转加法,即“1+N”模式,1即一棵葡萄树,通过提高套复种指数,提高土地使用率,解决山区可耕地面积少问题,又可实现葡萄园林下多元化创收。 松罗村支书郑跃忠是最早一批从德阳引进羊肚菌试种成功的种植户。他牵头成立福安绿声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先在松罗村试种7亩羊肚菌成功,2016年该公司向全乡推广试种300亩。 “推行‘1+N’模式后,松罗葡萄树可谓一树多收。”郑跃忠向记者坦言,错开葡萄季节,在采摘完毕的葡萄树下套种羊肚菌,一亩产量一般在150公斤左右(鲜品),按每公斤30元收购的话,扣除苗种等相关成本4800元,每亩就可增收1.3万元左右。 以郑柯发种植户为例。去年,郑柯发的葡萄园在10月采收结束后,园地里套种了近一亩羊肚菌成功,产量50多公斤,去年郑柯发葡萄园产值就增收了6000多元(含补贴)。 “再说,以往葡萄的疏果都是自然掉地里,烂地里,不环保。”缪建辉说,现在,疏果有专业食品公司收购,全乡种植巨峰葡萄约7000亩,按一亩疏果500公斤计算,全乡疏果350万公斤,一公斤收购价格1.2元,农户每年每亩可增收600元,全乡每年增收420万元。 如今,废弃的葡萄蔓枝也有专门人员收购,一亩一般有250到350公斤,这一项也可增收120元左右。因为废弃的葡萄蔓枝可用来做羊肚菌包、灵芝菌包等,充分实现了葡萄树的价值最大化。 “据不完全统计,松罗乡推行葡萄种植‘1+N’模式以来,农户的田地每亩可实现收益3万元。”松罗乡乡长吴振说,该模式实现了循环农业模式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返乡人员,出现了不少“新农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