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黄河流经让宁夏农业有了天然优势,在传统印象里,宁夏的小麦、枸杞颇为知名,也成为了宁夏农业的代表。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市场行情的变化,宁夏平罗县主动寻求转变,将制种作为新的农业突破口和农民收入增长点,通过完善规划、政策倾斜吸引大量种企前来入驻,从普通粮食作物到专业化的蔬菜制种,产业的升级让农民感受到了变化,也让平罗县擦亮了制种招牌。 种业博览会集中展示优良品种,既可以宣传举办地的种业发展成就,又可以吸引种子企业咨询签约,近年来不同规模的种博会呈现喷发之势。然而与展销双赢并行的是举办地必须在前期开展大量的展品种种植工作,资金投入大,耗时周期长,大型的种博会往往只有像北京、广州、武汉等这样的大城市才有实力举办。 不过七月底,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举行的种博会,却吸引了来自美国、墨西哥、土耳其等9个国家的跨国种企和以隆平、荃银为代表的国内100多家种子企业前来签约洽谈。是什么让如此之多的种业人聚集在这个看似不起眼的西部县城? 资源禀赋好,找到农业新突破口 平罗县是宁夏“塞上江南”的核心地区之一,丰富的水资源让平罗的农业得到了充足的滋润。平罗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2012年更是被国务院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但是近年来随着粮食价格的波动和种植结构的调整,单纯搞粮食种植已经不能确保老百姓持续增收致富。”在平罗县农业局局长马立军看来,即便守着“塞上粮仓”,也得寻找新的发展出路。 夏季,行走在平罗县的土地上,可以感受到不同于中东部的气候特点:阳光分外刺眼,但温度却凉爽舒适。“这是平罗先天的气候优势,也是发展制种产业的自然基础。”马立军说。光热资源丰富、无霜期短,平罗县可谓是“天然的种子加工厂”,制种业顺理成章成为了平罗农业新的突破口。 “我们把制种与草畜、瓜菜和生态水产并列,以优质水稻为基础,打造平罗农业‘一优四特’的产业结构。”平罗县委书记朱剑表示。 为了提升制种业发展水平,平罗县完成了国家级蔬菜制种基地建设规划和宁夏石嘴山国家区域性蔬菜种子生产基地建设方案的编制工作,印发了专门针对种业发展的扶持办法。每年,平罗县财政都会拿出100万元对繁(制)种基地的建设主体予以奖励。 今年,平罗县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区域性蔬菜良种繁育基地,成为全国第一批获认定的53家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之一。目前,平罗县形成了以头闸镇、黄渠桥镇等为主要区域的瓜菜繁(制)种;以陶乐镇、渠口乡为主要区域的杂交玉米制种;以姚伏镇、通伏乡为区域的水稻繁(制)种三大特色制种产业区域,宁夏自治区80%的蔬菜种子都在平罗繁育。 企业引进来,制种水平提上去 “在平罗建设生产基地,优势在于可以得到很大的政策优惠,比如我们这次参加种博会的品种就是免费种植的。”在张掖、海南等地都有制种基地的河南豫艺种业负责人马长生告诉记者。 豫艺种业今年是第一次把品种带到宁夏,通过平罗县政府的支持,豫艺种业与当地企业合作建立了十多亩的基地,试验了在全国多地表现较好的番茄、辣椒、西瓜等100多个品种。“平罗是越夏蔬菜的产区,夏季气温较低,是理想的生产基地,明年我们准备扩大在这里的规模。”马长生说。 与豫艺种业有同样感受的还有泰金种业,在公司负责人裴夏祥看来,自然基础与政策扶持是平罗制种的两大优势。“平罗县过去没有大规模制种的历史,因此土壤中的病毒病害相对较少,生产出的种子带病几率就会小很多,生产成本和生产风险就会降低。”裴夏祥告诉记者。 此次的种博会正是由泰金种业承办,会场就选在了公司去年底刚刚建成的生产基地。“政府统一规划制种企业用地,前期先将农民土地进行流转,公司只需要跟政府对接,省去了很多麻烦。”裴夏祥说。 对于平罗县来说,吸引来像泰金种业这样的企业可不仅仅为了招商引资。“将企业引进来只是第一步,根本的目的在于依托外来企业雄厚的实力把我们的制种水平提上去,因此做好对企业的服务和帮助才是平罗县的重点。”马立军表示。 目前,平罗县拥有规模以上种子企业22家,注册商标10个,与上海、四川、辽宁等20多个省(区、市)的80多家客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全县生产的蔬菜种子95%以上销往自治区以外,部分茄果类种子远销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依托与国家蔬菜研究中心、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平罗县还建立了杂交蔬菜制种科技示范园区,并组建了专家咨询委员会,每年投入300多万元开展瓜菜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工作,先后选育出“天蜜脆梨”“上道一号”等蔬菜新品种7个,筛选引进四季架豆、无籽西瓜品种16个,获得专利及科技成果11项,制种产业初步形成体系。 都统一管理,省劲儿了收入还高 产业有了基础,受益的自然是农民。在头闸镇西永惠村,记者见到了74岁的村民田光光。“我家有6口人,30多亩地,以前就种些水稻、蔬菜,不仅收入不高,什么还都得自己管。”田光光告诉记者。 今年,西永惠村成立了田佳盈农业专业合作社,将村民的土地集中起来专门搞制种。“村民以土地入股,年底每亩保底分红800元,同时村里对制种田进行统一管理,村民只需要按照要求劳动,还可以额外获得每天80元的收入。”村支书王小林向记者介绍。 不仅如此,西永惠村还与平罗县绿茵种业、昊丰种业等企业签订种子销售订单,利用全村8000亩土地中的3600亩种植茄子、辣椒、芹菜等制种品种100余种,合作社还会从利润中提取20%进行二次分红。 与过去相比,田光光的收入明显提高了。“制种市场价格相对稳定,再加上企业的订单,农户参与制种生产可以比过去种植普通作物每亩增收1300元。”王小林说。 黄渠桥镇五星村则瞄准了品种前景,在位于五星村的绿春五星蔬菜制种园区,记者看到,日本黑南瓜、台湾绿长茄等境外品种竞相生长,而在一旁的参观展示区,不同种类的冬瓜吊在藤架上,组成了“瓜果长廊”。 “我们借助宁夏种子站的支持,与绿春种业联合成立了制种园,不仅进行新品种的推广示范,未来还计划围绕制种搞观光旅游,村民从普通的种地农民变成了制种产业工人。”村支书冯连茂告诉记者。 “最开始搞制种的时候,老百姓积极性不高,全镇只有3个村加入进来,后来村民们看到实实在在的收益,都抢着要改制种,现在全镇已经有7个村走上了制种产业的道路。”黄渠桥镇镇长张素玲对记者表示。 据统计,像西永惠村、五星村这样的制种村,村民的年人均纯收入可以达到14000余元,比传统种植模式下的村民增收20%-30%,制种产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如今在平罗,标准化的制种园区多达19个,总共有2.2万户农民参与到制种中,年生产各类种子4000万公斤,产值达到4亿元。(记者张国凤莫志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