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森林覆盖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图为亚热带地区碳汇造林树种生理生态监测项目(航拍)。 福建师范大学三明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工作人员与师大研究生开展林下植被调查。 东南网月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黄雪梅 文/图)绿水青山是我省最大的资源和资产,生态优势如何转化为发展优势?《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提出建设“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先行区”,并作为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定位。 那么,如何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记者采访了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福建省生态文明研究会理事长廖福霖教授。他说:“需要充分认识生态产品的价值属性,积极探索实现路径,靠创新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激发绿色发展新动能,通过机制活、产业优来实现百姓富、生态美。” 绿水青山藏财富 蓝天白云是商机 地处闽北偏远山区的顺昌县郑坊镇,靠着山清水秀引来了金凤凰——欧浦登(顺昌)光学有限公司。顺昌成为欧浦登继日本茨城、福州、深圳、昆山之后创办的第5个生产基地,生产高端电子产品。得益于空气清新没有粉尘、水质好电导率低,同样的电视面板、手机屏生产项目,顺昌基地的产品良率比昆山、深圳基地提高5%~8%。因此,欧浦登加大了在顺昌的投资。今年7月26日,全球首条固态全贴合智能平板生产线在顺昌投产,生产线采用固态胶全贴合、高透防眩玻璃等4项发明专利技术,填补了国内外空白。 曾到欧浦登公司调研的廖福霖教授说,顺昌通过发展高端制造业,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这是农村跨越式发展的成功实践。 而同样生态环境良好的城市——厦门,则通过发展高端服务业,实现凤凰涅槃。 金秋九月,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及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在厦门召开,举世瞩目。厦门是一座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更是一座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新兴产业所占比重在60%以上,新经济新产业快速发展,贸易投资并驾齐驱,海运、陆运、空运通达五洲。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资本进入厦门投资兴业。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营商环境、高等教育、旅游文化等方面,厦门都得到快速发展。 “生态产品”是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概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理念。廖福霖教授说,生态产品来自于自然生态系统,无论是原始的生态系统,还是经过人类改造后的生态系统,实质上是一种生态系统服务,具有公共物品性、价值多维性、外部性、持续性等特征。生态产品包括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和宜人的气候等。生态产品可以直接被人类消费,也可以通过发展生态利用型产业,生产生态友好型产品,间接实现生态价值。 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生态产品价值都呈上升趋势,充分利用生态之美,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就能实现发展与生态、富裕与美丽的双赢。 政府市场齐出手 体制机制共保障 生态价值具有环境价值与经济价值,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无价之宝,要运用政府与市场“两只手”来实现生态产品价值。 李新凤是西洋镇吉岭村村民,她家的140亩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被限制采伐了,林木价值变现和银行贷款都成了难题。得益于永安开展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试点,解决了李新凤家的难题,她不但得到了一笔不菲的收入,而且以后每年还会有林地使用费。不仅如此,她家山林深处的竹林也直接受益,她说:“林子深,生态好,竹林病虫害也少了,品质上去了,价格自然高了。” 在保护生态的高压政策下,“砍树生财”的传统林业生产经营模式面临时代新考验。为了解决“守着绿水青山却难致富”的问题,我省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以“机制活”为牵引,推动改革创新。我省“林改”不断与时俱进,推动资源向资产、资本转变,努力拓宽绿色惠民、富民路径,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让绿水青山的守护者和绿色发展的让利方共享发展成果。 “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各就各位,各显其能,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政府路径,在于生态建设资金安排、转移支付和生态补偿;市场路径,充分发挥市场在环境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活跃生态产品市场交易和生态资源的产业化经营。 廖福霖教授说,不管是发挥政府还是市场的力量,都要依靠体制、制度和机制来保障,要建立生态资源产权制度、生态价值核算制度、生态产品的政府购买机制,培育生态产品市场体系、绿色金融支撑体系,规范生态产业税收制度,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激励约束制度,建立保护生态环境和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的长效体制机制。 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需要政府推动与市场驱动相结合,通过规划引导、源头管控、环保监督、市场倒逼等多措并举,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不断增强生态优势,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 生态经济增优势 绿色发展添动能 我省目前森林覆盖率65.95%,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生态环境质量要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又要保持比全国高一点的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速度,就要提高生态产品的供给,满足发展的需求。 “解决发展与生态的矛盾,必须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绿色经济,关键在人,关键在创新思路,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廖福霖教授说。 发展林业碳汇就是一个创新之举。2016年,我省提出实施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绿色转型”,并已建成具有福建特色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成为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重要渠道。为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我省现有部署的38项改革任务中,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绿色金融体系等近20项与森林及林业碳汇有关。 绿色发展给科研人员广阔的用武之地。在三明格式栲国家森林公园的群山环抱中,有一座与周边景色相得益彰的三层小楼,住着一批来自大山之外的年轻人,还时常出现肤色不同的外国专家。这里是福建师范大学建立的“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用于观测研究我国亚热带森林如何适应气候变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和碳汇林科学经营等领域。深耕森林碳汇计量与碳循环领域,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院科研团队建立了福建省森林碳计量技术开发应用工程研究中心,重点解决森林碳汇形成机制、森林碳计量与经营等理论与技术及相关设备研发问题,助力林业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 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要从两个方面发力。扩大生态优势方面,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森林品种结构,加快补齐生态短板,增加生态产品有效供给,生产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增强绿色发展能力方面,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绿色工业革命视为新的经济发展引擎,顺应“互联网+”新趋势,通过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把工业文明的生产方式转变为生态文明的生产方式,从而发展生机勃勃的生态文明经济新业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