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9月2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吴柳滔 通讯员 徐大崇)单季稻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金黄;梯田顺着山势,塑造了一条条不规则的曲线;稻田里的鲤鱼悄悄晃头摆尾,偶尔打个水墨色的浪花…… 作为福建省第一批省级传统村落,秋分时节,后源村呈现出最迷人的景观。 发源于后源村一带的“稻花鱼”,是武夷山人啧啧赞叹的一道美食。吴屯乡乡长兰智权介绍,后源村的“稻花鱼”,“每公斤八九十元,价格超过城里的三四倍,依然供不应求”。2014年,吴屯乡举办了首届“稻花鱼文化节”。近年来,到武夷山游玩、办事的客人,都会被当地人热情推介“稻花鱼”佳肴。 “稻花鱼”盛名之下,兰乡长却提醒游人别忽略后源的另外一宝——竹林。 “竹林可是我们的‘心头肉’。”村主任袁成辉介绍,全村遗存的毛竹造纸厂就有99个,笋干厂28个;竹山面积近万亩,人均9亩多;村民收入的一半靠竹业…… 清嘉庆年间,后源村乡绅捐资铺设的竹山石板路长达3000多米,方便村民贩运纸张,至今保存完好。 南京金陵金箔纸曾是明清贡品。近年来,产量占全国七成的南京金陵金箔股份有限公司时常派员,千里迢迢来到村民陈维松的纸坊采购。经理王升平有次购买1.8万张金箔纸后,感慨道:“国内外对金箔纸的需求量很大,但能像后源村这样生产原料纸的地方却越来越少。” 山顶林木茂盛,竹林掩映山腰。“后源山场海拔800米左右,这正是竹林生长的极佳环境。”武夷山市林业局高级工程师邵柏君介绍,后源毛竹竿型优越,质地既硬又密,利用率更高,每吨价格比周边贵50元。 优质的竹林对村民的生计和富足提供了先天条件。但偏远的位置,崎岖的山道,昂贵的运输成本,长期让村民烦透了心,也让客商望而却步。 2007年,武夷山市林业局将后源村14公里的泥巴路改造成平均宽度4.5米的水泥路。今年,受惠于党的扶贫政策,厦门建发集团又投资2000万元对道路进一步取直拓宽。离市区40公里的后源村,开车进城只需40分钟左右。 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为后源人增收致富插上了翅膀。村民袁浩春把100亩竹山转包给别人,仅租金就收了11万元。“管护好这些竹林,就是守住了金山银山。”袁浩春笑道。 3年前,后源村只有一家“农家乐”餐馆,如今涨到了8家。去年,游客近万人次。游客除了可以品尝到鲜笋外,还可以回味黑笋、咸笋、笋饼、白笋干等特制的传统竹食。 吴屯乡副乡长李昌华介绍,按照建设美丽乡村的布局,后源将打造成武夷山市摄影写生基地。而走生态竹业发展道路,则是基地建设的重要内涵。 漫步竹栈道,小憩竹凉亭,体验现代竹业灌溉区、竹事农业活动区,穿梭于15亩之大的“花竹坑”,观赏竿型似黄金间碧玉的变异毛竹……“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山中问答》中的意境,可是后源风光的诗意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