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的谷浩是安徽省南陵县一名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也是当地远近闻名的水产养殖大户。让乡亲们称奇的是,谷浩养鱼不用天天蹲在鱼塘,而是坐在家里用手机“操控”日常的养殖工作,然而,养鱼的效益却比他们高出近10倍。“我养鱼运用的是互联网思维,用最新的技术独占行业前沿。这也是新农民与老农民的区别。”说起养鱼致富的秘诀,这位旧鱼塘里的新农民这样感慨道。 谷浩只是我国1400万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中的一员。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上下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如今5年过去了,在全国各地,一大批老农民经过培育后变成了新农民,一大批高素质的青年农民成长为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和农民合作社领办人,一大批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和退伍军人加入到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中。新型职业农民正在成为助推中国农业走向现代化的主导力量。 从试点探索到全面铺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覆盖2000多个县 为破解未来“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问题,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之后,中央连发的5个“一号文件”都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到四川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更是指出,要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2012年,农业部在全国100个县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2014年,农业部联合财政部启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在全国遴选两个示范省、4个示范市和300个示范县。截至2016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实施范围已经扩大到8个整省、30个整市和2000多个农业县(团、场)。 “从试点探索到示范带动再到全面推开,我们加强制度建设,创新培育方法,健全工作体系,营造良好氛围,大大加快职业农民培育的进程。”农业部科教司司长廖西元如是说。 5年来,除了中央一号文件,《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等文件也都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深化农村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举措,确立了农民职业化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战略地位。陕西、山西、湖南等14个省市区先后出台专门文件或规划,一些地方区县更是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列为三农工作重点。山东省平度市蓼兰镇副镇长赵连活对此深有感触:“过去农民培训不是硬任务,现在青岛市以政府令形式出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办法》,规定了镇政府的职业农民培育责任,政府必须贯彻落实管理办法抓好农民培育。” 除了政策支持,资金投入也持续增加。据了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启动后,中央财政每年安排11亿元专项资金,2017年增加至15亿元。各地在中央财政示范带动下,纷纷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地方各级财政投入突破10亿元,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补助3000元左右,现代青年农场主和农业职业经理人的补助标准则更高。 从培育认定到扶持保障,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更加健全 经过5年的努力,我国已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产业带动、农民主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格局,基本确立了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专业服务型“三类协同”,初级、中级、高级“三级贯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框架。目前,70%以上的示范县基本建立起完整的培育制度。 陕西省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立职业农民培训学院,搭建理论研究和模式创新平台。5年来,全国各地优化资源配置,调动各种力量参与职业农民培育,创新出独具特色的培育典型经验与模式。 “培育与培训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代表了一种制度上的创新。培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在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党委书记杭大鹏看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已经由单一的技术培训拓展到技能培训和经营管理并重,延伸到培训后的认定管理、跟踪服务,还有扶持政策的跟进落实,提高了培育的针对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过程中,认定是培育的重要一环。数据显示,2014年-2015年间,全国共有1121个县开展认定工作,认定新型职业农民21万余人,占培育总数的10.89%。这些认定的职业农民除接受跟踪服务与再培训教育外,享受到的扶持政策也越来越多,真正体验到了“新型职业农民”这一职业身份带来的尊严。 记者采访了解到,各地对职业农民的扶持政策也形式多样。四川省成都市对新型职业农民给予10万-30万元的信用贷款,并予以贴息;重庆市永川区对发展设施农业的职业农民,每亩补助6000元;对新建茶叶生产基地的,每亩补助1900元;对创建一件国家级驰名商标的,给予一次性50万元奖励。 从老农人到新农民,新型职业农民正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截至目前,全国新型职业农民规模已经超过1400万人,而且这支队伍还在不断壮大。 在1400万新型职业农民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过去的老农民。他们通过培训转变观念,学习本领,领办兴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稳粮增收的基础力量。山东省郯城县归昌乡陈庄村村民陈龙,流转土地成立家庭农场,托管土地1600亩,给乡亲们提供育苗、打药等优惠服务,农场收入30多万元。他还把大学毕业的儿子陈斌劝回家,全家一起干,一家3口都成了新型职业农民。 返乡从事农业的大学生不止陈斌一个。2015年启动的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吸引广大青年务农创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新农人规模超过200万人,成为一支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生力量。浙江省的“农创客”计划,累计支持2000多名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女海归”刘佳痴迷上种葡萄,牙医张乐转行种植台湾水果,朱峰峰打造网上商城,把新鲜蔬菜送上了G20;陕西省安康市则成立了全国首家市级新型职业农民协会,为以农业为终身职业的新型职业农民搭建创新创业平台。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让老农民更有职业范,也让大学生甘心投身农业,而各地推行的农业教育教学改革,更是为现代农业发展储备培养一批高学历的未来农民,让农业未来可期。根据《“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数量将达到2000万人,其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比超过35%。 “让农民成为有奔头、令人羡慕的职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今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还将继续加大力度,通过培育让农民有底气、有技术、有办法、有市场,真正成为改变中国农业未来的力量。”中央农广校副校长向朝阳希冀道。(记者吴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