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0月2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李向娟 通讯员 黄起青 林志勇)左手打鸡蛋,右手拿夹子在面饼里放上生菜、培根……每到周末,周宁县七步镇苏家山村村民苏克强就忙碌在家门口的小摊位上,香气扑鼻,引来客人在摊位前排起了长龙。 “单单今年‘十一’黄金周,我这手抓饼就赚了1万多元。以前我想都不敢想,这村里的小摊点也能挣钱。”临近收摊时,苏克强说起自己的脱贫故事,笑得合不拢嘴。 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苏克强正是在大家的帮扶下,于去年顺利摘掉了“贫困帽”。 今年59岁的苏克强,前妻早逝,到了51岁才再婚,育有两个女儿。尽管四处打工,可他微薄的工资扣除生活费后所剩无几。无奈之下,他索性回到老家务农,养家糊口仍步履艰难。 正当苏克强穷困潦倒之际,村支书苏文达等人伸出帮扶之手。他先是到苏氏养殖有限公司打工,月工资2000元,同时还贷款5万元入股村里益民合作社,每年固定分红2600元。由此,苏克强从普通农民一跃变成了股东,生活也渐渐有了起色。 苏克强所在的苏家山村,是个革命老区基点村。过去,尽管山清水秀,却因地处深山密林,交通不便,农资进不来,农特产品出不去,村民出村入城都得花上好几个小时。2007年,外出经商有成的乡贤苏文达回乡创业,之后当选为村支书,先后解决困扰村民多年的水、电、路等问题,乡村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 那几年里,苏文达成立苏氏养殖有限公司,注册益民种养专业合作社,开垦荒废的茶园,发展有机茶500亩。同时,组织村里的25名困难党员群众成立“党群联动致富组”,为他们担保协调贷款,吸纳100多位村民入股合作社享受分红,并给60多位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形成“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带动群众增收。 如今的苏家山村,在青山环绕中焕发出无限生机。远眺,峰峦绵延,云雾缭绕,茶山郁郁葱葱;近观,通村道路宽阔平坦,村道干净整洁,小楼林立,荷花池慢步道点缀其间。 尽管如此,苏文达仍一直琢磨着:“如何进一步把这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2016年,借力周宁县全域旅游的东风,苏文达在有机茶基地上空建起了玻璃栈道,随后又陆续建设高空滑索、丛林穿越等户外体验项目,并带动村民返乡发展了卡丁车、水上乐园等娱乐项目,一举让苏家山乡村旅游火了起来。 四面八方的游客纷纷涌入这个偏僻的小山村,从去年10月份开放至今,已经接待游客35万人次。这给苏克强等村民们带来了致富商机,相继在休闲广场上摆摊设点。“现在就手抓饼生意,每年的收入就不少于3万元。忙不过来的时候,我还请了两个帮工,算是当起了‘小老板’。”更令苏克强兴奋的是,他拿到了造福工程款2.7万元补助,还向亲友筹借了资金,盖起了三层砖房,过上了安稳幸福的生活。 乡村旅游的红火,让更多村民搭上了致富快车。42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苏石发,也是受益者之一。20岁时,苏石发因车祸被截去一条腿,婚后又生育4个子女,生活重担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村里旅游火了起来,我就与贫困户苏运洪等商量,每人筹集资金2万元,做起碰碰车项目。这项目刚启动不久,现在一个月可赚2000多元。而国庆黄金周期间,每天的净收入达到700多元。”苏石发笑言。 不仅如此,苏石发还到村里的公司打工,每月收入2600元,同时贷款入股合作社,加入“党群联动致富组”。苏石发不禁感慨:“党组织给力,带头人能干,村里的发展变化才会这么大。我们只要紧紧跟着,准不会错。” 据统计,2016年,苏家山村的村民人均纯收入12000元左右,今年可达15000元。贫困人口由2015年的14户52人减到8户31人,今年底前有望全部脱贫。 “这5年来,苏家山是一年一个样,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富足,村民的幸福故事也越来越多。下一步,我们村将把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与深化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帮助贫困户实现‘短期可脱贫、长远能致富、一起奔小康’。”苏文达信心十足地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