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秀屿区笏石镇助老志愿者曾如玉(左)在护理失能老人林国英。 东南网4月2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闵凌欣 郑美清 通讯员 颜全驰 文/图) 当前,我省养老服务体系由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三部分组成,对失能老人来说,养老的第一选择当然是在家里和亲人们一起生活。然而,随着我省老龄化的不断加深,独生子女的父母进入老年期的越来越多,仅靠子女解决失能老人养老问题已越来越难。在还未全面形成与老龄化程度相适应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今天,居家的失能、半失能老人生活照料护理难题如何破解?我省一些地方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乡村: 守望结对志愿帮帮团 4月25日傍晚,莆田市秀屿区笏石镇,当助老志愿者曾如玉推开78岁的半失能老人林国英的家门,老人脸上露出欢欣的笑容,开始手舞足蹈起来。 “今天要吃什么啊?”曾如玉比划着吃的动作。林国英拿出一张纸,歪歪扭扭地画起来。“哦,明白了,你想吃猪肚。”曾如玉笑着打趣,“你这抽象派的画,也就我看得懂。”林国英是个孤身聋哑人,有什么需求只能连比带画,别人一头雾水,曾如玉却能心领神会,采办妥帖。 笏石社区失能、半失能老人有57人。“年轻人都像候鸟一样地飞出去了,只剩下一批60岁左右的老党员、老知青,身体和精力还不错,也有一份为老街坊、老邻居纾难解忧的热忱,我们就因势利导,把他们发展成助老志愿者,重点帮助那些失能半失能老人。”社区党支部书记郑淑珍对记者说。 对十几个有特殊困难的失能老人,志愿者提供“结对子”帮护。一对七旬老夫妻双双患癌失能,志愿者施金玉夫妻常常上门照料。一位失能老人的老屋需要重新修缮,志愿者们自掏腰包垫付修缮款,得悉仍有7500元无力归还时,笏石镇党委书记朱正扬现场办公,承诺一周内解决这笔经费。 “多亏镇志愿帮帮团,不然我撑不到今天。”在莆田城厢区东海镇西厝村,60多岁的朱瑞莺流着泪说。记者看到,在昏暗的屋里,2个床铺上一边躺着瘫痪的80岁的婆婆,一边躺着91岁双目失明的公公,两个老人全失能多年,主要靠儿媳妇朱瑞莺照料。 “不仅帮帮团定期来家帮忙,让我有了喘息的机会,而且镇里还将我家定为低保困难户,医保、社保个人支付部分全部由镇财政代付,逢年过节还送来慰问金。”朱瑞莺说,镇里志愿帮帮团是由镇村工青妇和村老协会组成的,目前像她家这样得到帮帮团定期帮助的特困失能老人有上百人。 而晋江市,政府在以购买项目服务为低保特困失能半失能老人解决护理难题的同时,在全市农村建立村助老志愿者队伍,让低龄健康老人与高龄失能半失能老人结对帮扶,较好解决这些特殊老人生活照料护理问题。 而德化县已全面推行的农村党支部+老协会+互助组模式,对生活不能自理的失能半失能老人,进行专人专门的结对照料护理。 记者调查发现,由于农村地区居住分散,传统家庭照料为失能老人提供的支持单一而且薄弱,因此,传统伦理、熟人关系以及价值交换,仍然是农村失能半失能老人寻求帮助的主要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充分利用既有的人力资源、社会资源,组建老人身边的爱心志愿“帮帮团”,无疑是一种务实、有效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