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为老年人上网安全保驾护航——数字技术适老化系列报道之二

2024-05-13 09:10 作者:卢泽华 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陈玮
摘要:越来越多的公众意识到,数字技术适老化,不仅要让老年人“方便用网”,更要为老年人营造清朗安全的上网环境。更有甚者,一些软件平台利用老年人网络知识少、防范意识弱等特点,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过度索取手机权限。

应用商店在架APP抽检合格率提升20%,将开展数字技术适老化2.0升级行动

随着中国移动互联网普及,老年网民规模日益庞大,早起一睁眼就刷朋友圈,短视频一看就是几小时,熬到半夜两三点只为追剧……与此同时,老年人沉迷网络、轻信网络谣言、被诱导打赏等问题不时出现。越来越多的公众意识到,数字技术适老化,不仅要让老年人“方便用网”,更要为老年人营造清朗安全的上网环境。

这些老年人“机不离手”

“听说过‘网瘾少年’,没想到还有‘网瘾老年’。”深圳市民王一凡对65岁的母亲染上“网瘾”这事儿难以置信,直到问题变得严重起来——母亲机不离手,眼不离屏,每天至少花七八个小时上网。最让他啼笑皆非的是,前两天母亲做饭时刷短视频,把锅里的水煮干了。闻到满屋子焦烟味的母亲走进厨房,首先想到的不是关火,而是把黑漆漆的锅底拍下来上传朋友圈。

王一凡提醒母亲,不要过度沉迷网络,得到的回答却是:“我在深圳没什么朋友,不玩手机多无聊?”

同样为老人沉迷网络头疼的还有沧州市民宋敏。不久前,她收到快递送来的一款按摩椅,品牌山寨,做工粗糙,原来是父亲从一个直播间买的,价格19999元。主播卖货的噱头明显有违常识:“这款按摩椅专治骨质疏松。”

“这不是我父亲第一次被诱导消费了,储物间里还堆着一大摞网购来的保健品呢,价格动辄几千元,还没有质检部门认证。我曾提醒父亲理性消费,他却说我不孝顺,嫌他花钱……”宋敏说。

调查显示,2024年3月,50岁以上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约为3.2亿,每月使用移动互联网时长超过130小时,次数超过2600次,意味着这些“银发族”平均每天玩手机的时间超过4小时。近年来,“老人熬夜上网突发脑梗住院”“婆婆追短剧疯狂充值”等新闻频频见诸媒体。

更有甚者,一些软件平台利用老年人网络知识少、防范意识弱等特点,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过度索取手机权限。有报告显示,超七成手机软件会在非必要的情况下获取用户隐私权限。老年用户缺乏信息辨别能力,容易默许手机软件提出的所有要求,对平台收集信息侵犯个人权利的行为也全然不知,甚至因此陷入网络骗局,损失惨重。

近日,重庆市云阳县人民检察院办理了一起针对老年群体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件。云阳县部分农贸市集及居民小区附近出现了一群自称某知名购物平台的“销售员”,说消费者只需要使用手机号注册公司官方APP便能免费领取生活日用品。他们将骗来的电话号码发给同伙,在各类社交网站上进行注册,并以各种名义向老年人问询姓名、出生年月等个人信息,完成注册后从相关网络平台拿到返现或者提成,半年套现19万余元。

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面对平台强制性收取个人信息的行为,绝大多数老年人并未形成足够的权益保护意识,对于个人数据是否会被收集、被谁收集、作何用途等问题,往往一头雾水。

“防沉迷”是当务之急

为何“网瘾老人”越来越多?记者在北京市几处社区采访了几位爱玩手机的老年人,他们大多表示,老年生活较为单调,网络是一种很好的消遣方式,能从中找到精神寄托。

“刷刷短视频、看看网文,一天很快就过去了。”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退休工人王玉萍自称一名“老网虫”。她向记者展示自己的手机界面,其中有上百个手机应用,大多是社交、电商和视频类软件。“孩子们上班忙,少有时间陪我,手机是很好的娱乐工具。如果不让我玩手机,还真不知道这一天怎么打发过去。”王玉萍说。

北京市东城区居民陈雨露今年62岁,是一名广场舞爱好者,每天在网上分享跳舞短视频,有时还会直播。陈雨露坦陈,打从两年前退休后,她感到非常不适应,时时有一种“孤独感”和“脱节感”,通过网络社交,她又找到了“归属感”。“我的作品很受欢迎,每次看到手机里蹦出来点赞和留言提醒,我都非常兴奋,为了不让粉丝失望,每一条留言都精心回复。”

老年人退休后,空闲时间多、独处时间长,不免感到空虚寂寞。儿女工作忙,陪伴不及时,社区活动又不多,对网络的依赖性就会增加。

这种依赖性在人工智能和算法时代可能被进一步放大。“APP平台利用大数据算法等技术,经常向老年人推送感兴趣的内容,并给予时长激励和一定奖励。久而久之,老年人会沉迷在‘信息茧房’中。”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张盈华认为,助力老年人学会安全用网,不仅要增强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和无障碍功能,更要丰富老年精神文化生活供给,防止老年人沉迷手机。

培养网络安全意识

让“银发族”的网上生活更安全、更清朗,需要形成合力,久久为功。

打开微信“银发守护助手”小程序,可以看到“风险防范站”“风险知识站”“银发服务站”3个功能模块。这个小程序不仅能为老年人提供防骗提示功能,还通过案例展示、短视频讲解、“银发奶奶”智能AI机器人24小时在线答疑等方式普及上网安全知识。

“我们打造了《银发守护安全课》,包括防范养老诈骗、虚假网络投资理财、刷单兼职、租售银行卡等,还在全国16个省区市400多个社区开展线下课程,为全国老年网友送去安全知识。”腾讯SSV银发科技实验室运营负责人王楠认为,网络平台有义务加强对老年用户的网络教育和培训,教他们设置安全措施,辨别网络骗局、保护个人信息。

国家有关部门也需要加快数字技术适老化进程,廓清行业乱象,保护老年网民合法权益。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互联网网站适老化通用设计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关于进一步抓好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实施工作的通知》等规定,明确提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智能化适老服务,依法开展涉电信网络诈骗信息的监测、识别和处置。

前不久,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赵志国表示,过去一年,工信部着力强化APP全流程、全链条治理,应用商店在架APP抽检合格率提升20%,持续推进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治理,拦截涉诈电话和短信近50亿次,核查处置涉诈高风险互联网账号超2亿个。

“下一步,我们将开展数字技术适老化2.0升级行动,上线推广一批适老助残新功能,推动适老化数字技术普惠共享,积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创新技术,助力敏捷精准高效监管,持续提升‘来电免打扰’防骚扰服务能力,加大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治理力度,持续深化反诈技防体系,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赵志国说。(卢泽华)

关键词:老年人,数字技术,SSV,网瘾,安全知识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