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新华全媒+丨打造智慧城市升级版——国家数据局解读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

2024-05-21 09:38 作者:严赋憬、王悦阳 新华网 责任编辑:陈玮
摘要:新华社北京5月20日电题:打造智慧城市升级版——国家数据局解读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 意见对智慧城市发展提出全域数字化转型的要求,其中,到2027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各具特色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有力支撑数字中国建设。

新华社北京5月20日电题:打造智慧城市升级版——国家数据局解读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

新华社记者严赋憬、王悦阳

20日,国家数据局会同有关部门对外发布《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意见围绕总体要求、全领域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全方位增强城市数字化转型支撑、全过程优化城市数字化转型生态以及保障措施等5个方面着力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

在当日国家数据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有关负责人对意见进行了解读。

为什么制定出台意见?

国家数据局副局长陈荣辉介绍,近年来,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取得阶段性突破,同时也面临城市一体化规划建设不足、产城协同联动不够等问题。此外,伴随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数据要素价值日益凸显,与城市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渗透,驱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迈向“体系重构、质效提升”的全域数字化转型新阶段。

“为顺应新时期智慧城市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我们会同相关部门制定了意见,以数据融通、开发利用贯穿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建设始终,更好服务城市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陈荣辉说。

城市是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综合载体。陈荣辉表示,意见以城市为载体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治理、生活深度融合,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在城市全面落地,并统筹技术设施赋能与基础制度创新双轮驱动,聚焦城市转型中产业高质量发展与长效运营。

怎样推进全域数字化转型?

意见对智慧城市发展提出全域数字化转型的要求,其中,到2027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各具特色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有力支撑数字中国建设。

对于“全域数字化转型”,国家数据局数字经济司司长吴晓宁特别提出“整体性重塑智慧城市技术架构、系统性变革城市管理流程、一体化推动产城深度融合”。这一转型实际上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运行全过程。

如何推进转型?吴晓宁说,重点要全领域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建立并完善城市数字化共性基础平台体系;全方位增强城市数字化转型支撑,统筹推动城市算力网、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等建设;全过程优化城市数字化转型生态,加快推进适数化制度创新,持续创新智慧城市运营运维模式。

如何理解数字经济与智慧城市的关系?

意见提出“培育壮大城市数字经济”“促进新型产城融合发展”。国家数据局数字经济司副司长陆冬森认为,新时期智慧城市建设,是以数字化驱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打造兼顾城市治理现代化与产业体系现代化的智慧城市升级版。数字经济与智慧城市在新时期具有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共生关系。

陆冬森说,一方面,数字经济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驱动力之一,数字经济在培育壮大产业新动能、拓展发展新空间的同时,以数字产品与服务全面赋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另一方面,智慧城市是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载体和抓手,为产业集聚、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为数字新技术、新产品集成创新和应用搭建验证和推广平台。

怎样让智慧城市运营更可持续?

对于近年来智慧城市运营运维缺乏可持续性等不足,陆冬森表示,意见从运营体系、运营机制和运维方式上提出创新的方向,加快建立数据运营、设施运营、服务运营的立体化运营体系,打造政府、企业、科研智库和金融机构等多元共建的生态圈,加快形成一体化、规范化的智慧城市运维体系。

“考虑到智慧城市‘重建设、轻运营’问题由来已久,建成即落后、上线即淘汰的现象时有发生。”陆冬森说,要通过探索建立以问题解决度、用户满意度等应用效果为导向的运营预算和评价考核机制,提前谋划运营重点,通过一体化规划、专业化建设,取得人民满意的运营成效。

关键词:全域,数字经济,运维,升级版,城市治理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