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当代我国儿童生活的巨大进步和现实挑战
2022-05-31 作者:骆风 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吴静

【专家视角】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儿童工作、关心儿童生活。2014年“六一”儿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全社会都要了解少年儿童、尊重少年儿童、关心少年儿童、服务少年儿童,为少年儿童提供良好社会环境。对损害少年儿童权益、破坏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言行,要坚决防止和依法打击。新中国成立至今已经70多年,随着国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近年来国家对少年儿童生活的各种保障措施越来越多,我国儿童生活的社会基础更加坚实,儿童的生活状况及整体面貌同过去相比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中国儿童生活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1952至2018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从679.1亿元跃升至90.03万亿元,实际增长174倍,2018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49年实际增长59.2倍,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1956年实际增长28.5倍。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同期其他国家。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100万亿元,达1015986亿元,稳居世界第二,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与高收入国家的差距继续缩小。随着全国各地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中国人彻底告别了绝对贫困,广大儿童再也不用过吃不饱、穿不暖的苦难生活。现在,广大儿童吃得健康、穿得漂亮、住得舒心,梦想中的美好生活正在变为现实。

第二,中国儿童生活有先进的精神状态。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提出了公民必须共同遵循的五种基本道德规范: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将其修订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五种道德规范。随着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纲领性文件的落实,儿童思想道德教育不断加强和改进,“五爱精神”代代相传。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加强和改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引导少年儿童从小树立志向、从小学习创造,养成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时刻准备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努力奋斗,使儿童精神面貌更加积极向上。

第三,中国儿童生活有温暖的家庭依靠。中国人历来有重视家庭和儿童的观念,家长对孩子充满爱心、照顾得尽心尽力。我国大多数儿童生活在父母和其他长辈的关爱之中,家长们普遍重视儿童身心健康,越来越多的家长能够主动学习保育教育知识,儿童家庭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准不断改善。据北京师范大学课题组2018年对全国31个省市18万名中小学生和3万多名班主任的调查,约有八成的孩子认为家长能够尊重自己,约有七成的孩子反映亲子沟通良好,而且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得到家长尊重的程度不断提高。

第四,中国儿童生活有坚实的社会支持。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和地方党政部门就颁布政令,保护儿童身心健康和福利权益,成立了各类保障儿童权益、促进儿童发展的组织机构。1990年2月,国务院成立了妇女儿童工作协调委员会(1993年8月更名为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负责协调和推动政府有关部门执行关于妇女儿童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2020年10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第二次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分为总则、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法律责任和附则,共九章132条,2021年6月开始执行。现在,从中央到地方有完善的儿童事业发展政策法规和组织保障,开展儿童工作和保障儿童生活有法可依、有组织支持。

第五,中国儿童生活有丰富的内容安排。当代中国儿童的生活幸福状况是前所未有的,大大超越了前辈。无论是饮食、着装、居住等物质层面,还是交往、娱乐、自我提升等精神层面,都是相当充实的。特别是当代中小学生大都能够运用网络技术,这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和自由。根据中国儿童中心2019年对全国儿童发展状况的抽样调查,在上学日平均每个儿童的校外生活时间分配中,花费时间最多的类别是做作业(包括学校作业、课外班作业、家长布置的作业、其他作业),占时87.85分钟(其中学校作业平均占时62分钟);其次是外出游玩(45.82分钟),其中,占时最多的是去公园、小区露天场所等公共场所(18.59分钟);再次是使用电子产品(43.24分钟),其中,利用电子产品娱乐(包括刷抖音、看动画片等)时间最长(16.60分钟),进行学习(包括看电子书、用App学习、上网络课程等)的时间为13.90分钟,利用电子产品玩游戏、网络聊天(包括网络游戏、QQ、微博、微信等)的时间为12.75分钟。去年以来,随着“双减”政策落地实施,中小学生花在家庭作业、课外辅导班上的时间大幅减少,用在丰富自我、提升素质、发展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精力越来越多,生活更加多姿多彩、充满阳光。

当然,社会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地有许多因素对儿童生活产生不利影响,例如家庭人数递减,造成家庭支持功能削弱;父母远离家乡外出就业,产生亲子分离现象、留守儿童群体;学校教育向下延伸,“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理念一度让家长和孩子苦不堪言;“智能中心主义”导致部分教育机构和老师家长只重视孩子文凭及学科技术的培养,却忽略了基本的生活教育和安全教育。具体而言,我国儿童生活面临如下挑战:

第一,不良生活方式的危害。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然而,部分家长很难以身作则,在生活方式上为孩子树立了“反面典型”——作息时间不科学,经常熬夜至凌晨,饮食非常随意,喜欢吃的东西暴饮暴食,不喜欢的东西一点不沾,卫生习惯差,不重视运动等。在精神生活上,虽然许多家长懂得阅读对于儿童精神成长的重要性,却有约三分之一的家长“从不或者极少关心和支持孩子阅读课外书报刊”。

第二,不良家庭氛围的危害。据统计,近年来我国离婚率不断攀升,而适婚年龄男女结婚率持续下降。2021年第七次人口普查,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2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10人减少0.48人。少数家庭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紧张,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不到位、不恰当,导致儿童良莠不分是非混淆、情绪情感出现异常、性格脾气发生扭曲,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第三,过度使用手机的影响。2021年东北师范大学与光明日报课题组调查表明,我国近一半中小学生独立拥有手机,发达地区几乎个个孩子都有手机。儿童缺乏自控力,容易无节制地玩手机,造成视觉疲劳、头疼、视力下降等危害,甚至导致脊柱畸形。过度使用手机也可能对其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因长时间玩手机而缺乏与家人之间的语言交流,不利于孩子的语言发育、合群性格养成,使孩子越来越孤僻,不能适应集体环境,与伙伴沟通困难。

当今时代,中国正在党的领导下沿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奋力前行,而实现中国梦需要数代人的不懈努力。儿童是祖国的明天和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和成就者。我们要持续改善儿童生活条件,指导儿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其在脚踏实地、战胜困境中得到锻炼与成长。

关键词:儿童生活,留守儿童,当代中国,儿童发展,儿童权益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